日前,周巷镇以高分通过验收,获得“浙江省果蔬特色农业强镇”荣誉称号。
“水果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带动种植面积3.6万亩,主导产业亩均产值提增0.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万元上升至4.2万元,村集体经济和农民‘钱袋子’均实现有效增收。”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自2019年8月该镇启动“周巷果蔬特色农业强镇”项目,实施面积3.6万亩,计划投资5947.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313.4万元,项目区依托精品果蔬、美丽田园、农耕文化、文旅融合等资源,以“厚德兴周·勤智富巷”为主题,通过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果蔬主导产业提升、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旅融合示范线等6大工程,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旅融合程度加深,农业生产示范、农业文化体验、农业生态观光和农业休闲娱乐等核心功能不断拓展,一个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小镇已打造形成。
在规划布局上,该镇将农业功能规划布局为“一核二轴四片区”:以蜜梨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中横线、周西公路为两条轴线形成景观带和产业带,形成东部创汇果蔬、南部都市精品农业、西部蜜梨示范基地和蜜梨精品园、北部腌制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等四大片区。整合中横线、周西公路沿线农业资源,改造提升蜜梨精品园、梨文化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种植、加工、流通、旅游接待等功能区块。投资5000余万元,加强交通、水利、电力、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美丽乡村农旅风情带。
以果为引,通过农旅融合,全面焕发乡村活力。周巷镇素有“中国黄花梨之乡”之美誉,形成以蜜梨、蔬菜等为主导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镇蜜梨种植面积超万亩,以“翠玉”、“翠冠”、黄花梨、“新玉”等为当家品种,年总产值超9000万元,已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主要梨产区。加大精品果蔬培育力度,常年种植西兰花、毛豆、青瓜、葡萄、水蜜桃、柑橘等果蔬2万多亩,榨菜、雪菜等腌制用蔬菜2万多亩,年产值近8亿元,亩均效益超万元,具有较强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新玉”蜜梨获得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国际竞赛银奖。镇域内经营主体实力强,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3家。积极拓展果蔬产业供应链,通过农超、农批市场销售达到70%以上。同时,紧密融合农旅活动,重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连续举办十七届“慈溪市蜜梨节”,挖掘梨文化博物馆、千亩蜜梨基地及蜜梨精品园等农业观光资源,开展蜜梨品种展示、精品蜜梨品尝、蜜梨衍生品挖掘、非遗展示项目等活动,打响了“慈溪蜜梨”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浙江日报、“浙江新闻”、“甬派”等媒体纷纷报道周巷蜜梨种植情况,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收入达到8000多万元。
综合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经过两年创建,该镇通过推广高效生态农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农产品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显著提高,果蔬主导产区年人均增收700元,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休闲旅游增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据统计,与创建前相比,全镇农业总产值增加5.8%,主导产业亩均产值提增0.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万元上升至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