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长三角一体化的“慈溪实践”

发布日期:2021-12-27 08:40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在日前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浙江省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我省公布首批15个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名单,宁波杭州湾新区关于“打造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以科技驱动长三角一体化新引擎”的生动实践榜上有名。

从2001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到2019年宁波前湾新区成立,慈溪(含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区域和前湾新区的核心部分,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接轨大上海六大工程,深度对接上海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科创资源、开放平台和服务功能,大力提升前湾沪浙合作创新示范区平台能级,加快建立人才合作先锋区、合作产业园、科创高地等创业创新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

人才是发展第一引擎。今年4月正式开园的宁波前湾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致力于建设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人才集聚重要核心区、人才开放合作引领区和人才制度创新试验区。今年前三季度,先锋区与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全面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沪甬人才活动17场次,引进沪上人才超300人;建立总额约10.8亿元的人才创业专项支持资金,支持人才项目在先锋区孵化、中试和产业化,集聚高层次人才项目16个,并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合作共建长三角总部园,打通京沪宁创新资源通道;包含先锋区人才创业专项支持、人才项目贡献专项奖励、人才项目投入保障机制、创新突破人才认定标准、沪上专家年薪资助等的“先锋八条”人才政策,更是为创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

预计到2025年,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优势互补、机制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人才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沪甬两地人才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建立。以共用上海人才智力为重点,先锋区将实施“百千万”人才集聚行动,目标是新集聚沪甬高端人才智力合作项目超过100个,新引进上海高校优秀大学生1000人以上,带动集聚各类人才10000人以上。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核动力”。我市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化项目落地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科研在上海、生产在慈溪”双向互动、共享共赢的发展路径,全面打造长三角南翼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开启沪甬协同发展加速度。近年来,我市建成慈溪沪甬人才合作服务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慈溪中心、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慈溪分区、浙江科技学院慈溪产业研究院、清控科创(宁波)创新基地等特色平台,市本级与上海高校、科研所及企业达成各类产业化转移合作意向40余个;新区累计引进上海项目41个,包括世界500强企业3家,项目投资总额超900亿元。

2013年,新区引进复旦大学资源,成立研究院和科创园,为两地资源共享搭建起桥梁。截至目前,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累计收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00余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800余项,落地宁波市产业化项目200余项,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2016年1月,浙沪合作重要平台——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创新中心成立,这也是宁波在上海“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科创地。目前,该中心围绕生命健康、半导体、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行业,已孵化企业171家,孵化成功145家,成功率85%,已在宁波产业化或即将落地宁波的企业超60家,同时还建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市场化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