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755727/2021-129068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体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21-02-22

成文日期:

2021-02-1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窗口”的关键之年。我市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项目提速、服务提升、治理提效等中心环节,奋力开启推进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主要目标是:编制完成《慈溪市旅游体育“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公共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更加丰硕,发展合力和发展动力显著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设施总量和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市场综合治理能力更加高效,行业监管和行业自治水平显著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量质双升,惠民导向更加突出。实施场馆服务提升年行动,建设“三个一”公共服务阵地,推进4A级文化场馆创建,各镇街道实现宁波星级图书馆全覆盖,开展全民艺术嘉年华等市级文艺活动10次以上,完成送戏剧及文艺演出800场、公益电影放映5000场(红色主题电影不少于200场),CDI指数力争实现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数排名力争进入全省前25位。完善文物保护和非遗管理体制机制,文博排名确保全省前15位,非遗指数排名力争实现显著提升。

——全域旅游成果实现巩固深化,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组建成立旅游专班,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实施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年度投资45亿以上,全年综合投资指数力争排名宁波前列。实施品牌打造工程,力争新增省级度假区、3A级景区、省级融合基地等各1家以上,加速“百千万”景区化,创建景区镇2个、覆盖率达到70%,创建景区村22个、覆盖率达到60%。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旅游厕所15座、游客服务中心(点)5家。加强湾区联动,创新宁波市域“县市互游”疗休养产品,全年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增幅不低于10%。

——体育事业发展实现固本强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谋划全民健身中心。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加速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建,争取召开现场会;实施智慧健身试点,新建镇级体育公园1个,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深化体教融合,市级高水平基地、市级训练点和传统项目学校评估优秀率达50%以上。创新赛事承办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国U系列田径比赛等品牌赛事5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450项,其中市级150项,“一人一技”普及人数达到1.5万人次。

——市场治理体系实现突破创新,行业发展更有活力。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专班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农村疫情防控相关责任,管好行业场所“小门”,加强文体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星级饭店等重点公共场所精密智控。实施市场治理提升年行动,提升市场服务品质,推进省品质饭店、花级酒店等行业品牌创建,挖掘培育金牌导游、岗位能手等行业工匠。围绕文旅体整体智治目标,打造政务服务“2.0”版本,健全市场管理、行政执法“一张网”,推进文旅体治理水平提升,全年办案量保持全省前列。

一、聚焦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发展创新创造

(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打造“一个广场”—明月湖“周周演”群众文化广场,“一个舞台”—达蓬山徐福文旅演艺舞台,“一个频道”—慈溪文旅中央厨房。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推动市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新华书店等企业共建共享。开展综合文化站效能建设专项治理,探索“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模式,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优化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机制,做好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浙江省第七次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确保特级综合文化站5家以上。改造提升文保中心场地设施,加速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争创4A级文化场馆。

(二)丰富群文艺术活动载体。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组织开展“山海同心”“红歌会”等系列主题活动。以越窑复烧20周年为主题,举办第六届越窑青瓷文化节。举办第十二届慈溪艺术节,深化“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丰富“三北讲坛”“慈图展览”“四百文化”等惠民活动载体,推出百姓舞台、百姓书场等100场次。提升展览展演品质,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展》等高规格展览5期,慈溪大剧院引入高质量演出60场,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专场演出、展览等5场。

(三)推动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编制慈溪越窑秘色瓷特色文化形象塑造规划,出版《秘色慈溪》书籍,推进“慈溪秘色瓷”国家地理商标注册。完成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完成后司岙窑址提升、五姓路改造等工程。实施潮塘江元代沉船、董黯墓、达蓬山摩崖石刻、掌起前同泰等保护利用项目,启动慈溪碑林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探索成立市非遗保护协会,创新非遗集市等“非遗+”载体,建立非遗数据库,健全非遗保护传承考核评估、项目储备等制度,力争新列入省级名录1项以上。

(四)推进文化资源创新转化。实施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建立文保单位名录库,推进越窑青瓷等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力争形成项目成果20个。实施文化场馆景区化工程,加速虞氏旧宅等改造提升,开发3D导览、多媒体展陈等沉浸式体验性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提升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文化传承园等景区景观,打造上林非遗生活馆。创新瓯乐传承体系,深化瓯乐团改革,完善内部管理、薪酬制度、人才引进等机制。深耕“青瓷瓯乐”文旅IP,与中国旅游集团共同创作“锦绣东方·青瓷瓯乐”文旅演艺项目,打造精品剧目2个。加强瓯乐传播力度,深化与保利集团、上海晶英文化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瓯乐全国巡演5场以上。

二、聚力以文促旅,推动全域旅游出新出彩

(一)推进品牌产品创建提升。成立旅游专班,完善专班工作机制,出台新一轮产业政策。实施景区服务提升年行动,推进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微改造,精提升”省级试点,加强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考核管理,完成企业楼招商等重点工作。推进高等级品牌产品创建,息壤小镇、天元古家具小镇等力争通过3A级景区创建验收,启动峙山公园、伏龙山、长三角综合商贸城、现代农业园区、周巷家电小镇、桥头五姓村等3A级景区景观资源评估和创建工作。推动龙山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匡堰、掌起等地创建宁波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形象提升行动,重点实施“浙东唐诗之路”越窑精品段门户提升工程,在龙山、桥头、匡堰等沿山区域布局越窑文化、徐福文化等景观小品。

(二)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业态。推进“工业文化+旅游”,培育工业旅游融合基地5家,其中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 家。推进“农业文化+旅游”,新增省级品牌民宿1家,床位总量力争突破500张。推进“传统文化+旅游”,深挖红色文化、慈孝文化等资源,实施浙东红色慈孝之旅品牌拓展工程,提升宓大昌、洪魏村等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慈孝旅游线路,培育宁波市级以上红色旅游教育基地1家。推进“特色节庆+旅游”,创新阿拉慈溪文旅节、葡萄节、红菱节等活动载体,推出节庆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进“音乐+旅游”,打响氧气森林音乐节品牌,举办《中国好声音》慈溪赛区海选。

(三)推动文旅消费多向赋能。强化“千年福地·秘色慈溪”品牌营销,培育“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宁波市级以上体验店3家。创新融合营销渠道,加大与网易、央视、人民网等平台合作,探索“网红打卡”“直播带货”等新兴推广手段,举办长三角文旅资源推介会、文旅产品发布会。加强跨区联动,策划区域互游等线路产品10条。创新“旅游+”消费业态,构建“慈溪有礼”文旅购物特色品牌体系,举办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培育旅游商品10件以上。培育文创消费业态,加大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合作,加速湾底保利文化小镇、息壤小镇文创园、秘色瓷文创品牌开发等项目推进,丰富文创消费载体。

(四)建立健全文旅融合平台。创新运营管理平台,整合文保单位等国有文旅资源,推动设立景区运营公司。完善数字文旅服务平台,实施智慧文旅二期项目,健全数字场馆、全景导览等功能板块,推进文旅资源互联共享。健全项目招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慈溪“长三角”文旅体招商会、慈溪旅游发展论坛。实施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深化与永新华韵、世纪飞歌等企业合作,谋划推进国际非遗博览园、音乐公园等重点项目,创新投融资平台,探索筹建文旅体数字基金。

三、聚焦全民健康,推动体育发展增速增效

(一)夯实全民健身“四梁八柱”。编制《慈溪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制定出台《慈溪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开展全市体育场地资源普查,鼓励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在城市空闲土地、公益建设用地等建设体育设施。打造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动观海卫镇体育公园等镇村级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加大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配建力度,完成栲栳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维修。

(二)健全群众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市体育总会转群团组织,引导单项体育协会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3A级社团比例力争达到45%以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行挂靠站点制度,计划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以上。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和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工作,继续推进“一人一技”和青少年暑期体育技能公益培训活动,推广“社区运动会”等小型群体赛事模式。推进体育服务数字化,推广“体育慈溪”小程序,市体育馆实施智慧场馆改造,市体育中心完成附属用房清理和功能整合,开展智能健身设施3.0试点。

(三)培育竞技体育特色品牌。培育竞技赛事品牌,加强与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合作,计划举办全国U系列田径比赛、全国羽毛球俱乐部邀请赛、浙江省气排球冠军赛、新慈湖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培育宁波100越野赛等社会力量承办的自主赛事IP。制定《慈溪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文蔚中学新型少体校办学试点。推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深化“三大球”办班办训体制,积极承办甬超联赛、宁波市级及以上青少年奥运项目比赛,金牌总数力争宁波前三。加快推进五超俱乐部训练基地建设,加强参赛保障,力争在联赛中保三争五。攻坚东京奥运会备战,做好石智勇等慈溪籍奥运选手参赛保障。

(四)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创新。成立市体育产业协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赛事承办、设施建设和消费促进。健全体育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体系,推进宁波市级产业项目等申报推荐。推进体育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2022年杭州亚运会为契机,推动打造伏龙山乐动板块、正大农业园区体育休闲板块,推进明月湖、白洋湖水上项目布点,打造中心城区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加强体育彩票公益宣传力度,销售量力保宁波前三。

四、立足文旅智治,推动治理体系提标提质

(一)加速政务服务转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一件事”等机关内部流转程序,实现办件速度和办件满意率双提升。推进权力事项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拓展三级“全城通办”、家门口就近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持续优化“网上办、掌上办”流程,实现行政审批“零跑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事项下放试点。

(二)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完善镇、街道市场管理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参与力度,完善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推进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升级旅行社质量监督系统,推行红黑榜。深化平安建设,加大平安文化场所、平安景区等创建力度,开展文旅市场整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等专项行动。完善综合管理体系,依托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平台,强化与法院、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联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三)深化执法改革成效。建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做好行业审批、市场管理与行政执法之间的衔接,确保重点向事中事后监管倾斜。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健全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执法“一张清单”,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探索智慧执法模式,推动娱乐和演出场所等场所视频监控接入监管平台,拓展非现场执法领域,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四)加速市场转型升级。加强政策导向,丰富一日游等地接产品供给,推进“游慈溪”、疗休养等本地旅游线路开发,推动疫后旅游市场消费升级。加大行业品牌创建力度,开元名庭酒店创建省品质饭店金桂级,福地天和酒店等3家酒店创建四花级酒店,开展国际大酒店、中益商务酒店四星级饭店复评和天地花苑酒店三星级复评,创建培育节水示范酒店。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分类设立饭店、景区、旅行社协会。提升市场服务品质与文明水平,推进导游、领队和讲解员文化素养研培及“金牌导游”培养,举办全市导游服务技能大赛。

五、强化要素支撑,推动政风行风建强建优

(一)全面强化党建示范引领。坚持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实抓严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落细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党员积分、“三会一课”等制度。巩固巡察整改成果,强化廉政风险动态管控,紧盯政策兑现等重点环节,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内部审计等财务制度。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全面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容错纠错等机制,通过推行月度工作对账、重点项目包干挂钩、重点任务晾晒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健全局管后备中层干部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体育系统“上挂下派”交流制度,推动局属单位新入职人员到局机关挂职锻炼,鼓励局机关年轻干部到攻坚一线、重要岗位定岗锻炼。

(三)全面提升依法履职水平。打造法治机关,围绕法治慈溪建设主线,加大宪法、民法典等学法用法普法力度,强化信访调解和矛盾化解,落实首问负责制,推动行政争议发案量和败诉率“双下降”。打造阳光机关,加强党内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健全服务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标内部管理机制,做好公共文化体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及常规性动态信息公开。打造“亲民”机关,深化“三服务”实效,加大一线调研力度,拓展政务互动渠道,建强“文旅慈溪”公众号、抖音号等“微政务”新媒体矩阵,强化正向舆情引导,讲好文旅体故事。

(四)全面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进本地人才培优,围绕“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新任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传承、全民健身大讲堂、旅游职业技能等行业培训不少于12期,培训人员力争1000人次以上。推进专家智库建设,与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在文旅复合型人才、规划编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

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