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677650558X/2021-131555
古塘街道
主动公开
其他文件
乡镇街道政策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2021-03-31
2021-03-31
面向社会
古街办〔2021〕17号
失效
各村(社区)、机关各办(室)、有关部门(单位):
《古塘街道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已经街道办事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古塘街道办事处
2021年3月31日
古塘街道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我街道水污染防治,持续提升全街道水环境质量,根据《宁波市冬春季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甬政办明电〔2021〕6号)、《慈溪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慈政办发〔2021〕15号),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攻坚目标
以全面提升我街道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抓好水质突出问题的整改,严防已达标水质反弹,确保2021年底全街道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考核目标,及时回应群众水环境诉求,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攻坚时间
2021年6月底前完成。
三、攻坚任务
(一)重点河道治理
1.河道情况排查。建立辖区流域主要支流清单,对重点河道及其相关支流进行水质检测,形成水质检测报告及水质图。对于水质为Ⅴ类或劣于Ⅴ类的河道,建立重点问题河道清单。
2.溯源问题排口。根据问题河道清单,采用“管道机器人”勘查、人工排查等方式对河道排口(包括暗流、明沟、明渠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口出水进行水质检测,对存在疑似污水排口进行重点溯源分析。建立问题排口“一图四清单”,即排口现场点位图,排口“问题、责任、项目、时间”清单。
3.实施专项整改。街道水治办、城建办、环保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村(社区)对问题排口进行详细分析,重点查清是否存在偷排漏排、超标排放、雨污混排等行为,并制定“一口一策”和“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整治方案需明确目标、举措和整改完成时限。落实规范化、智能化要求,对偷设、私设的排口、暗管等,一经发现立即封堵,并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对雨污混排口要彻查污染源头,明确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时限。
水治办:牵头协调“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相关工作任务,分解各线工作任务,会同各村(社区)、各办(室)、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重点流域和辖区其他重点河道及其支流、问题排口的水质检测以及综合治理工作。定期召开工作对账会议,检查督促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做好与市“五水共治”办业务对接联络工作,收集统计、汇总分析各类报表,为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决策部署提供依据。
城建办:会同街道水治办围绕老城区梳理出今年已安排的老小区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等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根据老城区存在老小区阳台废水未分流、部分区域生活污水未治理到位等实际情况,提出为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应增加并实施的整治项目;协助属地村(社区)做好问题排口的排查工作,对问题排口、暗河周边区域通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进行治理的,由各村(社区)提出,城建办会同街道水治办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并实施对应的整治项目,其余的提交街道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末端治理方案。会同市排水公司、街道水治办,对辖区内的截污渠、截污管制定全面排查工作方案,摸清底数情况,明确淘汰或修复的点位。制定污水管网的问题清单,明确治理的措施及方案。会同市住建局制定管网完成建设后的移交接收管理方案,协调推进污水管网管理移交工作,提出常态化的管网排查、运维、修复等管控方案,尽早实现管网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机制和格局。加强对辖区内雨水管网、涉水行业的全面排查和管理,全面做到规范排放,有条件接入污水管网的一律接入,暂时无法接入污水管网的应制订一点一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水直排并且加强日常动态监管。对采集到的问题经评估后认为需要综合执法部门介入的,汇总上报住建部门再移送综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在市政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违法行为。
综合执法中队:对私自将污水管接入雨水管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并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严厉打击向城市排水管道倾倒垃圾、施工泥浆、粪便等废弃物的违法行为,重点对群租房、小餐饮等不规范排水行为加强执法力度。
发展服务办(环保办):对问题排口进行工业企业污染物溯源调查,对违法排污企业严格执法查处;牵头对工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提档升级,会同城建办对相关企业督促办理排水许可证,并且做到企业内部管网图纸上墙,确保高质量有实效地推进。督促落实农贸市场、村级临时交易点、酒店行业、超市、汽车4S店、废品回收站等三产服务业根据“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做好规范排水。
社会事务办:督促落实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等根据“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做好雨污分流,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单位规范化排水整改。负责环卫站、垃圾中转站雨污分流工作,做好河道周边垃圾投放点垃圾渗滤液整治。加强村级公厕及河道周边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各村、社区:负责辖区内水环境治理工作,配合街道做好辖区河道问题排查追根溯源、清淤治理、监管整改落实等工作。小微水体治理按照属地原则开展排查整治,形成问题河道、水体及排口清单,加快推进攻坚工作,街道相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各村(社区)参照实施方案制定本辖区“五水共治”工作方案,细化每一项整治内容,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任务目标,紧抓工作进度,按时完成辖区内水质达标任务。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制度开展日常巡河,排查处理轻微涉水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归档。切实做好问题排口排摸、涉水行业动态监管、河道应急处置等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相关工作。
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既要抓紧时间加速推进,又要注重时间服务质量,科学安排进度。要求各村(社区)、各相关部门每半月上报整治进展情况并同步报包干领导和河长。
4.加强验收销号。验收销号工作由街道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验收销号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照整改方案中明确的整改目标、时限等要求,“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做到问题不解决不停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销号的河道,进行挂牌督办,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河长等担任民间河长,参与监督。
5.强化系统治水。坚持水岸同治,聚焦工业区、居民小区、农田等污染源头治理,高标准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版。跨区域河道的左右岸、上下游属地村(社区)要主动对接,加大跨区域河流联动、流域统筹和成果分享,协调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协作工作机制。跨区域河道整治中碰到问题,可由村(社区)提出申请,由街道水环境治理攻坚工作专班协调解决。以快速实效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出断面水质目标,实行三级预警制度并落实相关责任措施。
6.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机制,加大“管道机器人”、“河道视频监控”等环境监管设备投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环境污染发现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信息化+专项执法+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组织护水斩污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流域涉水工业企业,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联合融媒体中心和电视台等媒体,加大问题曝光力度,跟踪整治进展,宣传整治成效。
7.河长制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河长制体系和工作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积分制评估量化考核,星级综合评定河长履职情况,提升河长制工作精细化水平。街道级河长主要负责落实上级河长及河长制工作机构交办工作,落实责任河道治理和保护的具体任务,负责日常巡查及时组织问题整改。村(社区)级河段长主要负责开展河道保护宣传,日常巡查发现涉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能解决的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及时向相关上一级河长、河长办(水治办)报告,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和涉河纠纷调查处理等。
(二)其他流域及水体治理
各村(社区)以及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水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强化水质反弹风险的分析研判。重点关注水质未达标或不能稳定达标、存在水质反弹隐患的以及近年来群众投诉较多的水体,纳入本辖区水环境治理提升的攻坚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列出整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综合打好治水“组合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专班,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水治的党工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党政综合办、党建办、发展服务办、城建办、社会事务办、财政办等各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具体组织和协调推进攻坚战各项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实施流域整治细化方案;各村(社区)书记是辖区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街道领导包干河道,所在村(社区)要由主要负责人包干治理,其他列入整治清单的每条河道均需确定一名包干领导,并落实包整治项目、包工作进度、包整治标准、包问题解决、包任务完成的“五包责任制”。各级河长履行好巡查协调督促等职责,助推重点河道攻坚战。
(二)强化各方联动。强化统筹流域和行政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属地村(社区)、相关部门要摸清底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注重实效,街道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优化工程安排,抓紧落实工程项目。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督查通报、考核考评、媒体曝光等制度,攻坚战开展情况列入“五水共治”工作督查事项,督查结果纳入村(社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以及生态建设、“五水共治”相关专项考核体系,作为综合考核评价村社班子和村社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省、宁波市、本市三级明察暗访中发现漏报瞒报或虚假整改问题的将从严处置,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从严执行河长星级履职考评和河道健康评价,对慢作为、不作为的将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规问责。
(四)注重宣传引导。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古塘城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并联合融媒体中心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公众投身治水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营造全民治水、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