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富春江水,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浙西桐庐,一路向东流入“母慈子孝、东海之滨”的浙东慈溪,极大缓解了我市去年10月以来降雨明显偏少的旱情。这条自富春江开始,经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由曹娥江至慈溪等地的引水工程为浙东引水工程。
越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引水工程显得越发重要。今年1月至4月中旬,慈溪浙东引水天数80天,引水量约1.06亿方,日平均引水量达到130万方,引水量已超1-4月份计划引水量(8000万方)的32%。
慈溪虽拥有长达76公里的海岸线,但无过境大江大河,也无充沛水源储备条件,水资源先天条件不足,历来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地区。2000年后,水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为破解水资源紧缺瓶颈,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慈溪通过大战略实施引水,以大引水造福大民生,先后实施余姚梁辉水库引水、下姚江应急引水、绍兴汤浦水库引水、浙东引水等境外引水工程。这四大引水工程,直接投资超过18亿元,每年可外引水资源总量3.92亿方,结束了慈溪平原河网无外来水源补充的历史。
2003年,在省、市领导关心支持下,慈溪汤浦水库等境外引水工作得到积极推进,作为省内首个跨地区引水工程,汤浦引水工程2004年11月正式开工。汤浦水库引水工程输水管线途经上虞、余姚、慈溪三市,引水管线总长65公里,其中管道52公里、隧洞13公里,穿大小河、路100多条,广大建设者穿岩破壁凿洞、跨河越江架桥,异常艰辛艰险。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施工建设,慈溪汤浦水库引水工程于2007年9月正式运行通水。截至目前,汤浦水库引水工程累计引入优质水已达5.8亿方,相当于45个上林湖水库的库容总量。
汤浦水库引水让慈溪市民喝上了优质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惠及慈溪人民的最大德政工程。
就在汤浦引水工程开工不到一年,2005年10月,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这拉开了浙东引水工程的建设大幕。浙东引水工程是当时的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宁波、绍兴、舟山等地水资源短缺矛盾,确保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其工程任务是引富春江水向浙东地区补充工业和农灌用水,并兼顾改善水环境。整个工程包括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北线)、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南线)、舟山大陆引水、钦寸水库等六项主体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3年全线通水。2014年6月起浙东引水实现常态化运行,并且引水天数和引水量逐年增加。浙东引水从2013年通水至去年,累计引水1540天,累计引水量21.7亿方。境外引水增加了慈溪工农业和环境用水,取得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目前,慈溪还在积极争取上级供水引水项目。近期省里就全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征求了意见,提出要谋划研究跨区域引调水工程,研究沿海水库链联通、环杭州湾南翼新区供水一体化等内容,慈溪争取引水工程向宁波前湾新区配水,慈西水库作为引水接纳体。
此外,慈溪东部引水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今年还将重点推进邵岙水库分洪(邵岙和上林湖联调)工程、里杜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外杜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梅湖水库扩容工程。
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慈溪必将加大境外引水力度,源源不断的境外引水,滋润了三北大地,美化了生态环境,也如汩汩清泉,流进了慈溪人民的心田,极大提升了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