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傍晚,微风阵阵,掌起镇东埠头村文化礼堂里传出阵阵戏曲声,掌起镇越剧团给村里送上越剧专场演出。演员们靓丽的扮相、细腻的唱腔获得了全场观众如雷般的掌声和叫好声。掌起镇越剧团团长刘国远告诉记者,今年剧团开展了专业戏曲进文化礼堂的活动。剧团准备了《梁祝》《狸猫换太子》等近20出经典大戏,从5月19日开始,在东埠头村连续演出9场。
文化礼堂承载了农村文化因子,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幸福生活的新期望。当文化春风吹拂掌起大地,一座座文化礼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的可喜“蜕变”。随着礼堂建设全覆盖,让文化礼堂更好地“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成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掌起镇全面实现文化礼堂二次升级,对现有文化礼堂和为民楼进行适当改造。同时推进“建、管、用、育”一体化发展,发挥制度优势,激活文艺团队和文化阵地,实现文化礼堂提质扩面、常态长效的目标。
“我们出台了针对文化礼堂和文体团队的扶持政策,对活跃在文化礼堂一线的文体团队进行财政补助。”掌起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政策的落地,旨在大力推动文体团队走基层,全面提高团队活动积极性,为群众送上更多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越剧演出、红色文化讲解比赛、排舞……天气转暖,洪魏村的文化礼堂,几乎每天都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傍晚去礼堂逛一逛,成了该村村民茶余饭后消遣的“规定动作”。“以前村里没活动,不是打牌就是搓麻将。现在,文化礼堂里常有文体活动,大家伙的精神面貌也好了。”洪魏村村民方仲凯笑着说。锻炼、看书、跳舞的人多了,村民与文化礼堂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了。
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提档升级,是掌起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的“建、管、用、育”上,该镇坚持制度建设与考核机制同步,完善文化礼堂运行管理制度。对评定为年度星级的文化礼堂,按市级补助50%的配套奖励用于村文体活动开支;对于组织编排参加重大宣传和文体活动,给予一事一议商议。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合力,不断提升使用率和群众参与率,既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又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坚持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携手,培育文化礼堂骨干队伍,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文艺作品。
“文化礼堂不是一个空盒子,整个村的历史、文化、情感都凝聚在里面。”对于培育礼堂文化,掌起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我们注入文化礼堂的新理念、新功能、新方法,让文化礼堂留住人、更留住心,让它们真正成为城乡居民愿意去、喜欢去的精神家园。”他表示,将持续推动文化礼堂走向礼堂文化,让一个个“文化细胞”滋养人心,让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身有所憩”“心有所寄”,重塑崭新的乡村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