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又是一年一度的“梅”好时节。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端午小长假,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慈溪,只为这一口滋味十足的酸甜。品杨梅,赏好景,住美宿,购特产,一颗小小杨梅串起“吃住游购”产业链,撬动全市绿色经济。
杨梅热销吸金忙
“目前全市共有杨梅种植面积8.2万亩,今年的产量约有4万余吨,整体品质较去年有所提升,给梅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在采访中,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的柴春燕专家,这样欣喜地告诉记者。
个头大,颜色深,滋味浓,今年慈溪杨梅的品质受到了广泛好评,表现在市场上,则是价格走高、供不应求。“普通品质的杨梅,价格稳定在20到30元一斤;精品杨梅则是六七十元,品质更高的,价格再翻一番的也不在少数。”柴春燕说,这样的价格相比去年,涨幅超2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本地大棚杨梅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目前我市共有大棚杨梅150余亩,主要分布在横河、上林湖等区域。“由于受气候变化影响小,大棚杨梅生长周期长、糖分累积多,整体品质更加稳定,在口感上已经不输露天杨梅。”柴春燕告诉记者,本地大棚今年在五月中旬开摘,持续20余天,与露天杨梅的采摘期“无缝衔接”,“将我市杨梅的采摘周期整体拉长了近一半,意义比较大。”
“端午忙得不得了!”横河镇轻菓庄园的负责人小胡,在梅湖附近承包了五六十亩的杨梅山林。这几日,他既要组织工人摘杨梅、装篮、发货,又要接待来庄园里采摘杨梅的游客,“仅来采摘的,就超200多人。”对梅农来说,忙意味着满满的收获。
网络杨梅节直播带货,不仅卖起慈溪杨梅,还为青瓷礼品、南部沿山农家乐、南部片区农产礼盒赚吆喝;中国邮政、宁波万科物业等杨梅采购商与杨梅大户签订合作意向书,为杨梅的分销配送保驾护航,让杨梅保质保鲜送达千家万户……慈溪杨梅,是这个端午节当之无愧的“网红”。
文旅融合创品牌
上午在横河镇摘杨梅、登步道,下午前往美丽乡村子陵村、大山村感受新农村风貌;在匡堰镇,不仅可以品尝美味杨梅,还可以在杨梅树下土菜馆、老巷子等农家乐尝到地道美食;到了桥头镇,采摘杨梅之余,别错过上林湖,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秘色瓷之美……今年杨梅节开幕式上,我市推出8条精品杨梅采摘线路,将杨梅与地域文化、全域旅游相融合,充满了吸引力。据统计,端午节小长假,我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37203人次、营收达194.42万元。
“慈溪山好水好,杨梅更好!”“慈溪杨梅,名不虚传!”“这是我第一次在杨梅节期间来到慈溪,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些褒奖,来自“万人游慈溪”长三角旅游专列首发团的客人们。这个六月,来自江苏的400名客人,坐着高铁来到慈溪,在这里体验杨梅采摘、品尝慈溪美食、游览鸣鹤古镇等。两天一夜的行程,令不少游客流连忘返,更是直接拉动旅游收入超90万元,带动杨梅销售10余万元。
大量涌入的杨梅客,带动了我市住宿、餐饮的消费。端午节期间新开业的民宿“云素”就搭上了杨梅季这一趟“顺风车”。云素位于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内,专业的服务、清雅的风格、随处可见的青瓷元素等,都令这家民宿显得与众不同。“尽管是新开业,知名度不高,但端午节期间客房的入住率还是达到了80%。”云素的负责人朱经理告诉记者,来自上海、杭州的游客们都对民宿给予了不错的评价,“端午节的‘开门红’让我们很有信心。”
以梅为媒,融合文旅。近年来,随着杨梅采摘与亲子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以及与青瓷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的创新“联姻”,慈溪杨梅旅游的品牌逐渐打响,已然成为夏季长三角游客旅行的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