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365B/2021-137720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科教综合类

发布日期:

2021-06-23

成文日期:

2021-06-23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166号建议的答复

童建立代表:

你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发展高端轴承产业,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166号建议案”)收悉。根据全市建议提案交办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安排,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经信局,对166号建议案涉及相关事项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建议案对决策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收到166号建议案以后,我们对国内轴承产业发展态势、我市轴承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生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全面调查研究。我们认为,166号建议案对横河镇轴承产业地位作用分析正确;对横河镇轴承产业面临挑战,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认识到位;对影响横河镇轴承产业提升的三个主要因素:“生产技术有待进步、专业技术人才缺失、发展空间有限”,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出的两点建议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经信局等有关部门,将按照《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在今后工作中予以重点研究落实,推动全市轴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以横河为核心的慈溪轴承产业发展高地,实现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轴承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提升慈溪轴承产业在全国轴承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推进慈溪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举措

(一)高水平建设轴承综合体

一是完善综合体对外合作机制。按照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提层次的建设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原则,进一步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综合体平台建设,重点搭建开放共享的高能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平台、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平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硬核作用;提升进驻平台建设水平,推动开展创新服务,要发挥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平台的作用,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借力,实现多维度、深层次、嵌合式融通发展;挖掘宁波赛和轴承网、慈溪质城检测平台等载体作用,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线上与线下等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平台与区域产业共生共荣局面。

二是加快建设综合体长效运营机制。坚持市场化导向,理顺综合体与入驻平台、行业协会、政府之间关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和自然资源优势,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培育综合体“自我造血”功能,为政府“断奶”后仍然持续稳定运营奠定扎实基础。推动各综合体运营管理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综合体自我治理和运营能力水平。

(二)打造产业园区示范典型

一是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扎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全市工业集聚区规划编制过程中,在横河镇布局两个工业园区(横河镇东工业园区、横河镇西工业园),横河镇东工业园区东到匡堰界、南到沿山线、西到杨梅大道、北到南三环,总面积190公顷。横河镇西工业园东到新陆家路、南到兴业路、西到庵根、北到新屋,总面积120公顷。园区管理部门将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效益,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审核,新建项目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缩短工艺流程,做到集约节约用地。

二是提高小微企业园管理水平。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服务集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相士地、上剑山两个小微企业园管理水平,高水平规划建设横河万洋众创城轴承小微企业园,加快入园企业培育,发挥小微企业集聚孵化平台功能;完善创新、金融、质量、安全、环保、中介等服务功能,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培育引进专业运营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提升园区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水平,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三是加强工业用地审批管理。在全市展开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工作,全面排摸梳理全市乡镇(街道)及村级工业区块现状,建立全市工业地图,推动老旧、低效工业区块实施“产业更新、功能转换、拆除重建、局部更新、零星归宗”五大类综合整治提升改造,依法倒逼盘活供而未用等低效工业用地。强化用地批后监管,对已出让土地项目开发利用实行全程动态监管,督促企业按供地合同约定时限开工、竣工,对企业无故延迟开发建设、任意改变用途等违约、违规、违法行为,严格按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三)优化市镇两级产业扶持政策

按照《慈溪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慈政办发[2019]86号)和《慈溪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慈科[2020]12号)的规定,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用作用好财政扶持资金。三年支持到期后,在制订市级新产业科技政策时予以研究考虑,根据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情况,通过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关键技术“揭榜挂帅”研究、重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数字工厂智能车间、亩产论英雄、创业贷款场租补助奖励等方式,继续予以支持。加强市镇两级联动,发挥两级政策的协同合力作用,力争综合体建设三年到期扶持政策不终止,实现扶上马再送一程。

(四)增强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一是实施科技“独角兽”培育工程。结合全市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启动实施“科技独角兽”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每年筛选出一批培育名单,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培养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度高,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科技“独角兽”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轴承制造细分行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梯队,为科技独角兽企业孕育输送后备梯队。

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深入企业、行业协会,加强调查摸底,找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企业提质增效的痛点难点,列出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加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研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完善轴承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认定补助,特别是对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引导加强新产品设计研发,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跳出微小型轴承狭小范围,向以微小型轴承为主,大中小、滚动滑动多元化发展转变,丰富区域产品种类,避免同质竞争,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

(五)增强产业发展的软实力

一是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建设慈溪市轴承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轴承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把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决策、规划、运筹、实施,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质量大幅提升,夯实品牌建设的质量基础,实现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实施顶尖特优人才倍增行动,新时代慈商和“上林工匠”培育工程,新时代“上林工匠”计划,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合作机制,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着力培养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创新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为轴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是创造应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引导企业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创造、运用和保护以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商标(及服务标准、厂商名称)、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秘密KNOW—HOW和经营信息秘密)为载体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自愿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

(六)推进自动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

一是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进程。按照传统制造→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的发展规律,广大中小轴承企业夯实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精益生产、准时化管理的基础,按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的安排,加快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数字化赋能。在信息化和精益生产基础比较好的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树立标杆典型。

二是大力培育引进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针对轴承制造管理的特点要求,加强开放合作,发展高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设计、生产管理软件、系统集成服务商,延长轴承产业链,增强专业化设备、系统管理软件的供给能力,降低升级改造成本。

三是推进绿色制造新业态。结合全域制造治理环境整治,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去认识、规范和施策,建立轴承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绿色改造项目。加快构建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在节能、降耗、减排、再创造上见实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6月22日

抄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经信局、横河镇人大主席团。

联系人:熊银康

联系电话:6398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