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瓷器却敲打出了澎湃的声音。”“从来没有想到青瓷还能制作成乐器,又精致又美妙。”“这是一场瓷器交响乐,赞!”“演出真正体现出礼乐之邦的君子之风与宏大气度,体现出了身为一个大国所拥有的强大文化凝聚力。”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都源于一台跨界音乐会——《听·瓷》。
今年5月,跨界音乐会《听·瓷》2021全国巡演季开演。从首站徐州,到家乡慈溪,再一路走过广州、南昌、北京、武汉、重庆、南京等全国13个重要城市,《听·瓷》将青瓷瓯乐那空灵清透的乐音,在祖国大地上奏响。
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青瓷瓯乐推向全国的观众,这样的目标由来已久,但关键的一步迟迟没有迈出。“当时我们还是有不少顾虑的。”市青瓷瓯乐艺术团相关负责人说,青瓷瓯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市场上还是知名度不高,艺术团也没有成名成家的主角领衔,“如果我们的演出市场反响不好,那就是自砸招牌,要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就更加困难了。”转折点是2019年,以打造适合商演的剧目为目标的《听·瓷》逐渐完善,并且在初期的展演展示中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这给了艺术团很大的信心。这一年,《听·瓷》在浙江省内的6个剧院开启了商业巡演,进行院线商演的探索和试水。正是初期试水引发的热烈反响,以及积累总结的经验,极大地促成了今年的全国巡演。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这次巡演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每场演出的上座率平均保持在六成左右,徐州场、广州场的可售票更是几乎售罄;观众全情投入到观赏中,几乎没有中途退场的情况,演出结束后甚至久久不愿离去;看过演出的观众成为了自发推介剧目的“自来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观剧评论,还推荐身边的朋友购票观看。
为何《听·瓷》能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该负责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跨界音乐家、国家级非遗笙的传承人吴彤加入了主创团队。作为《听·瓷》的音乐指导,吴彤不仅完善了曲目的创作,极大地提升了曲子的表现力和音乐性,他还作为某几场的表演嘉宾,增强了票房的号召力和演出的观赏性、感染力。其次是更加市场化的专业运作。此次全国巡演是与保利集团、上海晶英文化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由合作的院线在当地借助网络、电台等进行多渠道的宣传,既扩大了宣传面和影响力,也使得艺术团能够集中精力将舞台表演做到最好。剧目和演员的不断完善也成就了这台《听·瓷》。“对标这些大城市的高标准,我们一遍遍地优化演出细节,争取将青瓷瓯乐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当地观众。”
直面市场也让创作团队对观众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不少观众对青瓷瓯乐有很大的好奇,他们想要近距离地欣赏、触摸甚至体验青瓷瓯乐。”该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表示,这是很令他惊喜的。“未来的演出里我们也会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体验。”也有观众对《听·瓷》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这些声音是专业的、中肯的、珍贵的。”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演出的音乐性有待加强、前半部分进入节奏有些缓慢、个别章节看不太懂等,“面对这些批评建议,我们会在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作为“浙江省文旅金名片”以及浙江省首批文旅IP库的项目,此次青瓷瓯乐的全国巡演还担负着城市推介的使命。据了解,每到一座城市,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借助图文、展陈、讲解等形式,通过“秘色瓷都”“智造慈溪”“文旅慈溪”三大版块,将慈溪的历史人文、地理风光、城市特色等推介给全国观众。“我们希望《听·瓷》不仅仅是一台演出,更是移动的、鲜活的慈溪推介使者,展示出慈溪的更多面相。”该负责人表示,“希望瓯乐能够成为讲好慈溪故事、提升慈溪城市影响力的金名片,为慈溪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接下来的10月,《听·瓷》还将前往上海、杭州等地演出。让我们共同期待,瓯乐之声能够传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