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争当小微企业园创新发展先锋

发布日期:2021-08-03 17:19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在短短不到3年时间内快速崛起,宁波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以加速器为主要定位,立足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兼有孵化器功能,围绕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研融合、产融融合和产文融合,成为慈溪小微企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示范园。至2020年底,26家企业陆续入园生产经营,实现纳税销售4.35亿元。今年,力争创建成为省四星级小微园区,入园制造企业总数达到50家,新申报人才项目8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纳税销售超过20亿元。

创造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慈溪速度”,树立小微企业园创新发展的“宁波标杆”。目前,我市共有省认定小微企业园区17个,占地面积超2000亩,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集聚小微企业近1200家。突出重点强制造,全市现有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11个,居宁波首位,在建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6个,占地面积752亩,建筑面积126.9万平方米。强化示范育标杆,全市有三星级小微企业园2个,二星级和一星级小微企业园6个,环杭州湾(慈星)智能产业园列入2020年度浙江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占宁波1/4。2020年度工业达产扩能稳增长达标小微企业园达到2个,占宁波1/5。

这种“慈溪速度”源自以顶层设计强规划、加大投入强保障、创新方式强服务、规范管理提质量等多措并举的“慈溪模式”。

我市出台《慈溪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目标,提高标准,更加注重运营能力的提升。组建由经信牵头,环保、应急、市场监管、住建、消防大队以及属地政府等相关单位参与的小微企业园服务专班,开展上门组团式服务。全面实施年度绩效评价和星级创建,科学评价小微企业园运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入园属地审核机制,对拟入驻企业的行业类别、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开展综合评估并实施一票否决制。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近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小微企业园建设和管理,通过奖励补助、典型宣传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园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近三年来共新增小微企业园用地892亩,约占市级新增工业用地总量的10.9%。

目前,全市小微企业园呈现政府主导开发的“轻纺城模式”、专业机构开发的“掌起万洋模式”、龙头企业开发的“慈星产业园模式”、村集体联建的“上剑山工业园区模式”、企业联建的“长河橡胶园模式”等5种多元主体开发模式。

高效推进提规模,坚定目标再提速。以生产制造类小微园为主,高标准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小微企业园,更大程度上发挥小微企业园的创业集聚和创新培育效应,计划到2023年,力争实现高星级小微企业园8个以上,其中五星级实现突破。新增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2个。占地100亩以上的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超过半数。入园集聚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率先实现制造类小微企业园数量和建筑面积占比均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