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1-08-30 15:54

近日,2021年度宁波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该项资金分配额度与上年度美丽乡村分类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县级财政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分类建设资金数等情况挂钩,我市分配数为2591万元,约占总金额的16%,系各县(市、区)最高。

去年以来,我市以“三村一线”建设为抓手,加快“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收官,深入推进首批12个乡村振兴典范村项目建设,年度累计兑现市级财政美丽乡村扶持资金1.2亿元,新增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5个、风景线2条、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8个,获评2020年度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

“我市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体制机制先行,统筹谋划政策目标体系、组织实施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等‘三大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绘好蓝图、提供保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扎实有序推进典范村、风景线、精品村、示范村、宜居村等分类创建模式,同时强化对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明确“市补助、镇(街道)负责、村实施”的三级管理模式,抓牢镇(街道)在分类创建中的责任,促进美丽乡村创建项目在分类申报、资金管理、工程验收、结算预审等环节的规范和高效。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实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化,按照不同创建类型的不同要求,将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补助名单,市财政按照项目工程直接投入的60%给予补助。

“掌起镇洪魏村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村,桂花门头百柒间工程已完成95%;周巷镇万安庄村以文化礼堂、美丽庭院、绿化景观为主的典范村建设,正在同步推进;桥头镇五姓村全面铺开‘桥头分’乡村数字自治平台,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除环境整洁优美外,还需因地制宜突出亮点,各美其美。我市规划引领,根据所在村特色科学编制建设方案。“我们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专项指导,深入挖掘培育村(线)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将乡土特色和自然人文元素融入到具体项目建设方案和设计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风景线突出两侧区域特色和亮点,着力提升沿线整体景观形象和产业带动功能;精品(示范)村以提升内涵为核心,突出发挥综合示范作用;宜居村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梳理式改造村以疏通村级道路“中梗阻”“断头路”为目标,利用梳理整合有效空间促进村庄内聚发展、融合提升。

经过“十三五”的建设,全市涌现出一批各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龙山镇方家河头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掌起镇任佳溪村等6个村被列为省历史文化保护村落;我市第一高山村匡堰镇岗墩村等村节假日游客量最高达2万人次。龙山镇徐福村、周巷镇万安庄村和长河镇垫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崇寿镇傅家路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外,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依托,精品(示范)村为重要节点,着力开展建设了“溪上慈风”“锦绣田园”“海韵风情”“善美梨乡”“善商逍林”五条文明示范线……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覆盖了135个村。从这135个村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部分村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村班子意识不强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没有迈出步子。“基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年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普惠性原则,对“十三五”期间尚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村,‘十四五’期间给予优先考虑,努力实现全市251个村(城区除外)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美丽乡村需要全域覆盖的广度,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深度。“十四五”期间,根据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我市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全域化、特色化、景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明确组织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2113”工程,到2025年,新培育建设乡村振兴典范村10个左右、特色村20个左右,组织实施宜居村100个左右,累计创建景区村100个以上,实施梳理式改造项目村30个左右。按照分年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目前,已排摸确定了20个宜居村和5个特色村培育建设名单,并下达了建设计划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