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未来五年城乡建设蓝图绘就

发布日期:2021-09-17 15:53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近日,《慈溪市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开展城市更新、城市路网、生态环境、居住品质、行业数字赋能五大方面的建设,朝着“区域节点之城、先进智造之城、融合发展之城、美丽幸福之城”的总体目标大步迈进。

过去五年,是我市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围绕共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总体要求,我市城市核心渐显、城市更新加快、乡镇魅力频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高铁时代”“前湾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我市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市住建局围绕“十三五”发展成果和问题短板,紧盯慈溪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和发展机遇,着手编制了《规划》,经过多次调研,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项目计划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规划。

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加速城市品质融合提升。今年起,我市城乡建设发展将围绕城市新核心、创新发展极、人居改善区,坚持“应拆尽拆、宜整则整”原则,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计划启动393万平方米。秉持“绿色、低碳、经济、适用”和“共建共享、共同缔造”的原则,实施“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计划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91万平方米,涉及106个小区。坚持“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的原则,深入挖掘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重点对城市门户、重要商圈和有记忆的街区周边道路沿线、街景进行整体品质提升,注入具有慈溪特色的文化元素。

围绕城市路网“内畅”,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骨架。《规划》要求,按照“拉框架、强配套、通断头、拓瓶颈”的目标,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出行通达度。计划新建(改建)城市骨干道路29条,长度约54.3公里;新建重点板块配套道路42条,长度39.2公里;谋划打通瓶颈路和断头路19条,长度9.9公里,加快形成“八横八纵”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同时,加快推进公共停车位增量行动,谋划新增5700个公共停车位。

围绕绿色发展方向,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规划》以“绿色增量、绿化提质、绿道成环”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城市休闲带滨江景观绿带,计划新增公园绿地4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37.2公里。同时,加快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至“十四五”末确保我市城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全力实现饮用水保供保质,至2025年,生活用水的供水能力达64.5万吨/日,工业用水的供水能力达10万吨/日,降低管网漏损率至9%以内,完成全市5万户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100%;加速推进排水体系建设,力争2025年形成5座污水厂,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达36万吨/日,增加污水管网互联互通,农村污水接纳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户受益率达60%;全力确保燃气安全供应,至“十四五”末,居民天然气覆盖率达到55%。

围绕“居者有其屋”目标,织密城乡住房保障网。“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不断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计划保障公共租赁房1万余户(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现人才公寓保障350户。加快推进美丽城镇蝶变,力争12个计划内镇、街道全部达标。加快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完成农村住房建设5万户,农房改建示范村建设25个,安居示范村建设130个。

围绕数字化赋能城市管理,开创城市智治新格局。顺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积极推进我市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技术,重塑城市管理,赋能行业治理,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城乡建设行业不断向智慧化、数字化、精细化迈进,开创整体智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