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张玉平:稻花香里说丰年

发布日期:2022-10-11 08:50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金秋十月,三北大地,沃野泛金,农民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国庆假期,观海卫镇双湖村一片水稻田间,黄澄澄的稻穗已垂下。“再有1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预计亩产能达1000斤,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盐仓水稻生态农场农场主张玉平在田间边查看成熟度边说。

张玉平是我市的种粮大户,他牢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粮食安全观,多年来一直深耕在水稻种植上,每年可为国家上交公粮100万斤左右。他亲历了十年来我市粮食种植从半机械化到全程机械化、品种从单一的普通稻到口感软香的高品质稻、政策补贴越来越高等变化。张玉平笑着说:“国家对粮食种植越来越重视,政策肯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种粮人充满信心。”

“2012年时,水稻还是人工种植,收割机也还没有普及,烘干只能拉到粮库里去。”张玉平说,那时是半机械化,自己300多亩稻田需要10人耕作,如今种植面积扩展到个人700余亩、合作社300亩,总共1000余亩,也只雇了7名工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全套设备都配齐了,全程实现机械化。张玉平记得当初种稻每亩补助50元,而今年的政策是早稻每亩补助250元,连作晚稻每亩补助200元,单季晚稻每亩补助150元,除补助涨了好几倍外,粮库收购价也在逐年提高,今年预计每亩毛收入1600元左右。

十年来,从对大米品质和生态的要求上,可以窥见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时市民开始追求大米的口感、香味和色泽,为适应市民的新要求,我们基本上隔两三年就更新水稻品种。”张玉平说,现在最新种植的品种是“沪软1212”,去年在“宁波市最好吃稻米”评选中获得金奖。在水稻种植上,实施统防统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我们用生态调控手段,减少化学药物防控,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张玉平说。他的1000亩水稻田基本使用鲜花、杂草的生态调控,太阳能杀虫灯和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方式,花在农药上的总成本不超过100元。

为响应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号召,张玉平打算明年开始种植两季稻,种植面积适当扩大一些,并将引进试验更优质的品种。“党的二十大马上就要召开了,我们种粮人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大家更有盼头。”张玉平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