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攻坚年开新局,赛业绩。市环创中心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今年一月份以来,已累计接待客商40余批;延续去年底赴北京、天津、成都、深圳等地开展重点项目招商的强劲势头,今年把目标瞄准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城市。目前,已确定奥特莱斯产业园、复兴产业综合体、地标酒店综合体、非遗博览园等十大重点招商项目。其中,会议中心酒店今年初已完成法拍。
截至2021年底,环创中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38亿元,注册入驻企业近3000家,带动就业2万余人,已投用楼宇入住率80%以上,累计产出236.84亿元。
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贡献力量。市环创中心布局“沪浙合作示范区、宁波北部副中心、慈溪高铁板块核心区”定位,坚持项目为王,抢抓发展机遇,拉高标杆吹响“三个百亿”(招商引资百亿、项目投资百亿、融资百亿)集结号,成立七大专班开展赛马攻坚,牢固树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实干导向,争创经济发展高分报表。
立足“沪浙合作”,高位谋划前湾新城城市布局,构建升级格局。以建设沪浙合作发展区为引领,高位推进前湾创新城规划编制,科学布局板块空间规模和功能定位,提前深入研究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面临的交通布局、产业布局、公共设施等一系列基础问题。超前委托杭州城市学研究会王国平团队编制《高铁板块综合开发研究》,将数字经济理念融入高铁板块,为后续编制的《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慈溪片区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正在进行的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规划方案国际竞赛提供了基础性、前瞻性谋划。同时,在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规划方案的三个层面,即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前湾创新城、高铁核心区(站城一体区域)规划设计范围中,提出结合智创服务、产城共融,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将未来社区理念融入沪浙创新区,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聚焦“数智赋能”,全力提升文化商务区数字产业布局,催生发展动能。环创中心坚持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以省级数字化特色小镇创建为契机,锚定“国家级产业互联网示范区”目标,以小家电产业互联网化为特色,扶持、培养一批智能制造服务产业链等数字化经济产业链,有效强化发展“核动力”。积极筹建“城市智脑”,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慈溪样本”,推进区域经济运行管理和城市运营数字化建设,实现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切实增强服务“软实力”。今年将在改造好“数字经济”主题小镇展厅的同时,持续加强楼宇经济管理,建成数字化管理系统,与“警务楼宇通”系统进行集成,逐步建成“小镇智脑”,实现数据互通、功能互补、效益互享。
坚持“产城融合”,加速优化科教园区功能布局,激发创新活力。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工作思路,统筹整合交通、生态、人文等优势资源,大力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依托中科院平台、清控科创基地、宁大科院等研学机构,以环创新经济商会为基础搭建合作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深入探索企业孵化培育问题,有效利用创新技术资源,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前湾驿淘互联网产业园2021年下半年开业运营以来,整体签约率90%以上,已入驻企业109家,并引进中国制造网慈溪分公司、淘宝和天猫慈溪运营中心、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主流平台服务站和服务商。慈溪创客码头孵化器随着2021年重整升级,一举成功引入宁波轻语信息、宁波魔力数字、众博缘记(宁波)科技等一批小微初创企业项目,涵盖“抖音、电商代运营”“电商”“智能安防”“智能硬件家互联网”,今年可望实现新飞跃。
强化融资保障。今年一月份,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环创中心提前化解55%的政府隐性债务,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脱帽。目前中心正积极申报21亿元年度政府专项债,并争取通过其他渠道完成融资、授信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