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市政府:
2021年是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浙江建设规划(2021—2025年)》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的部署,扎实推进我市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司法行政领域法治化水平。现将我局2021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完善工作体系,聚焦法治实践,统筹推进法治慈溪建设。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推进法治建设职责,深化依法治市工作机制。组织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印发法治慈溪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出台法治慈溪建设“六大抓手”实施方案,有重点、专班化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数字法治系统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明确将推进法治建设、依法办事和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科学开展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将重点工作任务纳入法治慈溪(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印发《关于2020年度全市法治建设考核评价情况的通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对全市各镇(街道)和部分市级部门开展实地法治督查。在宁波大市率先对镇(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进行第三方评议,委托浙江万里学院进行独立评议,并发文公布评议报告,点对点跟进整改反馈。积极培育社会法治力量,加强法治督察员队伍建设,开设《法治建设月月谈》电台法治督察专栏,共播出12期,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并组织法治督察员参与合法性审查交叉检查、执法案卷评查等活动。二是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规划起草,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普法宣传工作,直播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联合宁波市司法局、白沙路街道建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展馆。以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等为重点,通过“市长学法日”、网上学法用法培训考试、新提拔市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七彩法治梦”活动,着力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群体法治教育。以“月对账季通报”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节日法相伴”系列活动52期。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主题,组织开展宪法“七进”及网络知识竞赛、宪法宣誓微视频接力“宪见”对话访谈直播等“12·4”系列“云活动”,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加大《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宣贯力度,组织召开研讨会、“法治的阳光照进村庄”之《条例》主题访谈会,做好换届后新任村两委全体成员以及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治第一课”轮训;打造“崇德尚法·‘莲’牢‘红色根脉’”“法治引领追寻英雄足迹”“古韵青瓷”3条法治文旅线路。三是发挥示范创建引领作用。联合市委改革办印发《慈溪市法治建设创新项目培育管理办法(试行)》,首批收到申报项目51个,其中30个项目被立项,经培育、初评、终评,市农业农村局的“舌尖上的安全——‘智慧监管’农安码”等27个优秀项目被发文表彰,推动了我市法治建设在实践、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胜山镇、长河镇入选第一批“宁波市法治建设示范乡镇(街道)”以及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指导做好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新浦镇腰塘村等14家单位入选2021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名单。提升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履职能力,观海卫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桥头成功创建宁波级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
(二)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强化行政决策法治化。认真开展《宁波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宣贯工作,46家单位均按期编制完成本单位事项目录、事项标准,全市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50余件,本局编制并向社会公开局重大决策目录清单事项2件,均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组织开展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围绕“烦企扰民”、长江流域保护等开展5次专项清理,共清理规范性文件634件,其中保留361件,废止、修改273件;本局清理规范性文件5件,其中保留4件、废止1件。办理上级立法征求意见草案14件,征集意见建议45条。通过举办主题沙龙、建立通报制度、开展交叉检查等方式,推进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有效覆盖,各镇(街道)全年共完成各类事项合法性审查477件。推动全市政府机关外聘法律顾问87名,参与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合同合法性审查、培训授课等法律事务642次;内聘公职律师94名,参与办理法律事务11608次,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2021年,共有58名机关在编人员经岗前培训顺利通过考核,进一步壮大公职律师队伍。二是强化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发布《关于确认慈溪市行政执法主体(第二批)的公告》,确认全市第二批法定、授权、受委托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单位37个(其中派出机构19个)。加强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做好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和申领,完成执法证换证2378人次。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组织168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证培训和考试,159名成功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证件,组织全市25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深化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镇(街道)法制审核机制。衔接落实《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中15个行政事项的告知承诺工作,进一步推动证明事项实现“无证明化”办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深入开展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四查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定期开展“双随机”检查,“律师镖局”与省厅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全员全流程落实录入,收案登记11686件;落实法律服务审批“最多跑一次”,累计受理律师执业机构变更、注销等行政审批、备案事项79件次。三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组织开展综合执法事项执行情况、涉民生执法专项监督,市水利系统行政执法评议,集中评查54件行政许可案卷、50件行政处罚案卷、64件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案卷,14件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案卷,共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建议书32份,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协助做好“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完成省监管库市级部门不认领事项、零申报事项初审,落实全市行政执法行为数据统计月报制度,推进省统一处罚办案系统有效应用。开展“以案治本”专项行动,全面理清我市2019年以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中反映的违法行政问题,确定重点整改单位和领域。拓宽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新增龙山镇、观海卫镇、胜山镇、长河镇等4个基层受理点,开放省行政复议数字化平台网络申请端口。2021年,我市行政复议发案量112件,行政诉讼发案量94件,行政争议发案量同比下降14.88%;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败诉4件,败诉率4.40%。
(三)优化服务供给,助力平安慈溪,促进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一是聚焦公共法律服务完善提升。升级改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非工作日开通人工接听服务,热线日均活跃度30件。落实申请类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受理、审批平台“一体化”办理,政法一体化平台法援协同率保持100%。深化容缺受理、法律援助审批主办责任制等便民举措,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等专项行动,落实庭审旁听、法官评价、不满意案件回访、第三方评估等监督制度。2021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31件,提供法律帮助2707件,解答来电来访咨询13260件。启动“公证E通”提升工程和“法务E站”平台建设,提升工程中的共享核查模块部署上线,与宁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法务E站”基本完成开发。在宁波大市率先开展市场化商事纠纷调解,联合市法院、22家律师事务所完成市律谐商事调解中心筹建,该中心自11月起正式运行,截至12月底,共受理商事纠纷21件,调解结案11件,调解成功8件(其中6件申请司法确认),调解成功率为72.72%。持续开展“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活动,累计为3200余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供法律帮助900余次。二是聚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起草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法院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规范建立市镇村三级调委会名录,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推行调解员持证上岗,目前,全市共有调解组织395个,调解员1562人,持证上岗率100%。深化“网格融调”工作机制,实现网格内化解矛盾纠纷数占镇村两级纠纷总数80%以上,工作成效被省电视台《焦点一线》栏目、《法治浙江》简报报道刊登。指导浒山街道调委会“五兄弟”调解工作室成功创建“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周巷镇调委会“党员老娘舅”调解工作室获评2021年度“宁波市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黄新华被评为“宁波市首席人民调解员”,岑银权获评“宁波市婚姻家庭调解能手”。开展优秀调解案例评选,开设《娘舅说和》微信专栏,《慈溪市郑某甲与郑某乙、王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被司法部案例库录用。落实专人负责省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日常维护,实现在线申请受理72小时响应率100%。2021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2033件,调解成功12015件,调处成功率99.9%,涉及金额共计1.78亿元。三是聚焦特殊人群监管帮扶。以《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行)》为指引,积极适应疫情常态化下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帮扶工作。开展社区矫正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活动,对十大类重点案件进行全面自查,接受宁波联合检查组交叉评查,组织开展全市社区矫正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截至12月底,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225人,因违规受到训诫处罚的293人次,受到警告处罚的18人次,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及收监执行等处罚的17人。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控,今年共衔接刑满释放人员384人,实现重点人员必接必送100%,落实社会困难救助9人。加强监地衔接,引导家属通过亲情连线APP、远程视频中心进行“云会见”,共接受228名服刑人员与家属会见申请,惠及群众468人,协助公检法等部门开庭提审139次。同时,配合监狱系统做好修心教育质量跟踪调查,累计完成2019年度刑满释放人员修心调查108人。
2021年,我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法治政府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力度需加大,行政执法监督质效有待提升;三是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还需提效;四是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化、均等化有待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下步工作安排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以建设县域法治建设先锋市为目标,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立体规划,完善法治建设推进机制。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履行市委依法治市办职责,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推动镇级合法性审查有效覆盖及重大行政决策“色域化”规范管理,推进法治督察市委巡察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全面履职,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进一步彰显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配合推进市数字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形成。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智慧矫正”“清廉矫正”“政社大协同”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系统化便民化,完成“公证E通”提升工程、“法务E站”集成平台建设,推进法律援助“一网通办”,持续做好“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市场主体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推动市商事调解中心规范运行,强化“网格融调”、“浙里调”、“调解云课堂”运作。
三是双管齐下,强化法治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对司法行政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健全培育机制,加强干部司法行政领域最新理论动态和工作实践成果的学习和应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鼓励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现持证率稳步提高。
慈溪市司法局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