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唐宋时期的中国制瓷业”线上研讨会召开,30余位来自全国高校、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主题展开学术讨论,吸引近700位观众上线观看。
唐宋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名窑辈出,从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百花齐放”,各个窑口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其中,越窑青瓷作为唐代“南青北白”瓷业格局中“南青”的杰出代表,引领着海内外制瓷业的发展。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越窑青瓷,专家们探讨了明州窑的发展始末、宋代宫廷瓷器的来源、越窑与南宋初年宫廷陶祭器的关系、宁波东钱湖窑场的考古新发现等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对越窑青瓷的认识。此外,专家们还就山东淄川寨里窑、浙江台州黄岩窑、金华婺州窑等窑口的基本面貌,肯尼亚地区出土中国陶瓷的特点,宋代中国和东南海上贸易的时代特点等展开论述。
遗址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长期、深入的学术研究。“此次研讨,有利于促进唐宋时期各地瓷业研究的对话与交流,也将有力推动越窑青瓷文化的内涵挖掘与传承创新。”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慈溪市文物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