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22-160200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工业、交通/轻工纺织,工业、交通/化工,工业、交通/国防工业,工业、交通/航天、航空,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含电信)
2022-06-29
2022-06-29
面向社会
王芳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企合作的建议》(第363号建议)已收悉。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加强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围绕疫情冲击下许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提出进一步融合政府资源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并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进行了沟通,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综合类企业服务平台方面
锻体系、造服务。近年来,为切实帮助企业破难解困,营造企业致力创新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我市不断扩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企业内容,优化服务体系机制,强化问题调处能力,创新服务方法举措,提升企业获得感,畅通了多元化对话沟通渠道,完善多角度沟通对话制度,健全了多层次调处办理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1+N”企服体系“窗口平台”,高效运营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暨8718公共服务慈溪平台,发挥全市42个涉企服务部门以及19个镇街道(园区)企服窗口平台、N家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定期联动助企机制,协同推进各项政策宣传、专题服务等活动,有效提升政策帮享、困难帮解、企情帮言、市场帮需的“四帮服务”实效。每年度开展“讲政策、送服务”双月活动,由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8718慈溪平台)具体承办实施,做好产业发展政策等各类涉企政策、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宏观法规条例宣讲帮诊活动,并根据各地企业共性需求,免费为企业提供财务、环保、法务等特色专题培训服务,每年“线上+线下”开展政策解读、申报辅导、培训授课等公益企服活动近50场。二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结对服务企业、企情收集反馈、及时发现企业问题有效闭环解决、差异化全程跟踪服务、多样化精准宣传”等五大企服机制。完善每日企情收集、每周企情速递、每月企服分析等,将企业关注的热点诉求传达至相关职能部门,供决策参考;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体系,确保企业合法合理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深入推进数字化企服体系建设,进一步集成畅通企业获取政府服务的绿色通道,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好推进企业码建设和应用推广“组合拳”,推进“企业码”慈溪专区建设并做好迭代升级,打造创新应用场景,与宁波企业综合服务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目前我市累计已领码企业超3.1万家,专区开设6大特色模块21项高频涉企服务应用,平台累计访问用户数超24万,累计页面访问量超500万次;2021年以来通过企业码开展各类涉企服务活动超70场,全程引导企业以企业码实现在线报名、签到及服务评价,提升其获得服务便利性。
二、多元化专业类政企互动服务平台方面
(一)企业招工平台。一是为克服疫情影响造成企业用工短缺,解决不同产业和人群的就业问题,我市组织了“在慈启航、溪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招聘会,涵盖技术工人专场、外来务工人员专场、百强企业专场和指导各镇(街道)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实现精准收集用工需求,精准对接用工平台,精准解决用工难题。此外举办残疾人、巾帼就业等专场公益性招聘会,通过搭建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精准了解不同人群就业需求,当好“牵线人”,多渠道帮助各类就业群体融入社会,稳定就业,提升求职者幸福感。今年以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65场,服务企业2741家,提供岗位5.46万个,吸引1.75万余人次参加,达成初步意向4774人。二是除传统招聘模式外,我市还通过创新开发手机端“慈溪人才(就业)”、“东方e聘”等微信小程序,改进慈溪人才网站,新建“线上零工市场”栏目,实现企业发布招聘岗位精准匹配应聘人员简历,提高企业和求职者的对接效率。针对疫情期间兴起的灵活用工、共享用工等新兴用工模式,企业只需填写姓名、年龄、薪资、闲置时间、人数、联系方式等富余劳动力信息,平台即可实时进行精准匹配缺工企业,解决企业用工“冷热”不均问题,实现余缺调剂,提高就业对接效率。将一些因疫情而延后的赴外招聘会和系列专场招聘会改为线上招聘,为因疫情在家待业的求职者们打通“云”线上招聘通道。
(二)外贸企业服务平台。一是建立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受地缘政治、国际贸易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为解决外贸企业出货难题,省商务厅牵头设立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整合全省海外物流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出货难问题;截止到今年4月底,我市已有1100余家外贸企业上线该平台。二是设立中远海运慈溪办事处。为解决企业一柜难求困境,我市积极引进中远海运,在慈设立中远海运慈溪办事处;目前,全市已有12家外贸企业与中远海运签订直客合作协议,有效减少海运中间环节、降低企业海运物流成本。三是建立“慈溪市外贸企业群”QQ群,已有2000余家外贸企业代表加入,为全市外贸企业交流和互帮互助提供平台。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中碰到的诉求问题群里“直通提问”,另一方面,政府侧及时将企业奖励申报、人员招聘、人才培训、境内外参展、海外风险防范等信息发布在群里,供有需求的选择,建立了良好的政企沟通平台。
三、疫情背景下的护航服务方面
(一)优化防疫硬管控软服务。今年春节以来,经信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工业企业进口物防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快速建立工作机制、开展动态排摸、落实防控措施,守好工业企业“人、物、环”防疫小门,为企业经营发展奠定良好稳定环境基础。一是落实“硬管控”,指导企业抓实源头、运输、入库、生产、销售、人员健康等“6个环节”管控,做到源头、去向可追溯,重点抓牢入库环节,依托本地医疗健康集团,严格落实新到进口物品24小时内“随到随检”、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工作。政府侧运用“物防链”,在线监管企业防疫任务落实情况。二是践行“软服务”,在慈溪经信、8718慈溪平台公众号开设“防疫知识”专栏和短信精准推送,力争政策、物防指南等宣传扩面,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培训指导,累计开展全市进口物品工业企业防控措施线上培训4次、线下培训4场次;组织现场会,实操展示进口物品装卸入库、预防性消毒、核酸检测等全流程环节,为企业提供“样板式”操作指导;组织业务骨干,分20个工作组,下沉各地企业开展5轮全覆盖现场检查指导,不断自查自纠、改进提升。三是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自2021年1月11日慈溪市阿六冷链集中监管仓开仓以来,为确保其消毒工作安全有效,慈溪市疾控中心对仓内消毒工作开展消毒效果评估16次,入仓技术指导36次,有效提升企业消毒质量。
(二)保产业链平稳畅通。今年以来全国疫情多点频发,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市经信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上下协同和横向协调,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全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第一时间成立了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专班,对重点产业链出现的断链断供问题进行专项攻坚。通过宁波企业综合服务大平台“工业企业稳链保链一点通”、浙里办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应用,高效排摸受理企业反映的产业链供应链不畅、供应商复工复产等相关问题。通过企业反应、平台提交、主动排摸、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企业问题分类梳理、分级处置、专项协调。协助重点物资生产企业、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办理通行证,截至5月底,已为企业线上线下办理全国通行证300余张,及时协调企业在使用通行证过程中遇到的交通卡点问题,保障了企业急需供应链的畅通。
(三)强化科技服务促竞争力。受疫情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等多方面影响,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立足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企业经济运行核心科技指标的监测分析。2021年,全市实现规上企业研究开发费62.4亿元,增速24.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6亿元,增速1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9.2亿元,增速19.2%。二是畅通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监测,对484家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季报年报检测工作,及时发现产业及科技创新的趋势,形成决策反馈。三是建立企业技术难题沟通机制,加快宁波科技大市场慈溪分市场建设,实现技术交易额22.8亿元。推广“专家服务团+签约教授”模式,依托宁大科院等高校院所,举办周巷镇重点企业、市轴承行业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组织发动23家中介机构成立科技服务联盟及首批6个镇级服务站;市科技局提供业务指导,落实站点布点、中介准入、收费标准等规则建设;8718慈溪平台作为依托单位,牵头各中介机构,直接面向企业统一接单服务。通过“政府奖励企业、企业购买服务”,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站为广大科技中小企业向高企升级提供全周期、托管型、一站式专业服务。四是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包,确保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一季度,产业政策资金兑现额度超50%。发放科技贷款2208万元,累计放款1.58亿元;开展科技创新券申领使用,发放科技创新券730余万元,申请使用383.04万元,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以上是我们的答复意见和措施,如有不当,请予以批评指正。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
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为我市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