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67548D/2022-160375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工业、交通/轻工纺织,工业、交通/化工,工业、交通/国防工业,工业、交通/航天、航空,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含电信)

发布日期:

2022-06-30

成文日期:

2022-06-30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6-30 15:18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陈 霞、岑焕军、徐敏敏、汤翔鸽、黄定军、卢迪、陈梦笑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双碳双控”背景下高质量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第40号提案)已收悉。收到建议后,我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市大数据发展中心、慈溪供电公司进行了研究和商榷,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积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精心谋划“碳达峰”实施方案。

一是做好工业领域碳排放及碳达峰基础分析。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环办气候函〔2021〕85号)和《浙江省市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浙碳达峰专〔2021〕1号)开展前期研究,对我市工业经济基础、能源消费基础、碳排放基础、重点用能企业、重大用能项目、重点用能品种等六大方面进行分析预判,为工业碳达峰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认真编制《慈溪市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根据《宁波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慈溪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创建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为契机,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用能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碳技术改造为主要路径,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转型,打造持续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基本形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逐步显现,基本建立广泛覆盖各行业的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居于浙江省前列,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助力工业碳减排和碳达峰的作用不断增强,工业领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年均降低率分别达到4%和4.5%。到2025年,工业领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降低率确保完成宁波市下达指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累计建成三星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50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园区3家。

计划“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生产方式更加完善,绿色发展水平居于省内先进,基本建成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空间集聚、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的“3+3+X”现代化产业体系,低碳高效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支柱产业,慈溪市成为全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标杆地。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为宁波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经济低碳发展。

一是组织并指导符合要求的企业积极创建星级色工厂。目前,我市共创建完成五星级绿色工厂6家(国家级4家、省级2家)、四星级绿色工厂19家、三星级绿色工厂19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5个;滨海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园区。

二是鼓励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宁波市绿色化技改项目,推动企业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绿色制造工艺、装备和技术服务,我市德曼公司入选省节能降碳工程解决服务商,为我市家电、轴承等传统主导产业提供压缩空气综合服务,提高用能效率。

三是倡导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及节水型企业创建。通过对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诊断与评价,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及部位,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废物产生,以及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效率、污染物治理等的方案,推动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开展重点用水企业水平衡测试,对企业用水进行监测和诊断,重点围绕完善企业节水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用水管理,推进节水技术进步,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职工节水意识等内容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近年来,累计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4家次,创建节水型企业31家次。

四是开展污染行业整治提升。2021年,我市共完成35个重点VOCs治理改造项目和2个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完成涉VOCs企业在线监测安装33家。依托全域产业治理组织开展了废塑料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共整治提升59家,通过对生产线单独隔断、封闭加工、提升末端环保治理设施等方式,有效提升废气收集及处置效率。实施差别化排污机制。按照慈政办发〔2021〕73号文件要求,根据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对A、B档经营主体,在排污权保障方面给予优先支持;C 档经营主体排污权指标配置给予严格限制,不新增与原产能相同(近)项目排污权指标,企业转型升级类项目给予排污权指标;D档经营主体原则上不新增排污权指标。

三、大力鼓励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用。

推动能源清洁化利用进程。制定了《慈溪市推进分布式光伏整市规模化开发实施方案》,至去年年底,我市本级光伏装机898.7兆瓦,约占全宁波光伏装机体量的三分之一、位居第一。五是逐年安排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对节能改造项目、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等进行奖励。2020年共兑现556.66万元。

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助推能源供应。加强对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监管,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工作。2021年累计焚烧处置生活垃圾66.06万吨、一般工业固废(海绵、布角料)16.29万吨,发电量18793.32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1691.68万千瓦时,供热量90.77万吨,为滨海开发区工业企业提供供热服务,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欧盟标准。

四、鼓励数字化运用,强化减碳服务。

积极打造工业碳效码,探索以碳效综合评价为导向的要素分配机制,助力工业企业节能降碳,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依托省级工业碳效码平台,结合我市实际,在现有省级应用基础上,创新开发区域级应用,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开展。将工业碳效码纳入“亩均论英雄”评价、有序用电、用能预算化管理、高耗低效企业整治、信用评价、碳核查等相关工作体系,推动碳效评价结果应用拓展,逐步建立以绿色低碳为重要导向的工业发展模式。

五、加大绿色、低碳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市财政在年度产业政策安排近4000万元用于强化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制造。相关政策主要涉及实施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减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用碳空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现低碳关键技术突破,引导金融机构在年度绿色信贷增长、绿色信贷投向、绿色金融创新等内容实施考核给予奖励、提升制造业企业人才素质、节能改造奖励和光伏发电奖励等等,同时我市已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2021—2025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为我市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提供了财力支撑。

以上是我们的答复意见和措施,如有不当,请予以批评指正。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助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一如既往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