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41969155XE/2022-160530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社会福利

发布日期:

2022-07-01

成文日期:

2022-07-01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7-01 15:00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陈云芬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康养产业的建议》 (第169号建议)已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结合您所述建议,与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商讨,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在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工作上,主要有:

1.积极推进养老床位数建设。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浙里养备案的养老机构18家(正常开业养老机构16家)养老机构床位408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14.2张。近两年来共推进两个养老机构建设任务:城区福利院二期工程和城南老年公寓项目。城区福利院二期总建筑面积39837平方米,总床位数932张,于2021年6月完成改造正式开业运营,并与上海知名连锁养老企业兰公馆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医养结合”模式作统一运营;城南老年公馆项目总建筑面积6425平方米,拟设置床位160张,由于疫情关系,原定于2021年底开业,现延迟开业时间。两个项目的完工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机构养老整体水平,弥补了我市优质低价的机构养老服务产品供给短缺的问题,使中端消费水平的老年人有了更好的选择。

2.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2021年启动全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根据宁波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评定方案,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指导前期资料整理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周巷镇老年公寓等9家养老机构被评定为2星级等级养老机构,二星级以上(含二星级)养老机构占全市养老机构比例达53%。

3.贯彻落实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包括落实税规费优惠、水电费优惠、强化金融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供地政策等,如国土部门对于养老服务用地予以优先安排,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可以按工业用地价格,非营利性和福利性养老用地可以采取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原工业厂房和仓储用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房产和土地,用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存量、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养老服务用地的供给力度,保障养老服务用地需求;落实市财政对养老服务业的相关补助政策,包括养老机构床位补助、机构运行补助、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养老机构参加政策性保险的补助、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励等,2022年市本级年初预算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补助资金4772.5万元,并对按实结算资金将根据需要予以调整。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财力许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继续优化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进入我市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截至目前,我市16家养老机构中多数实施公建民营,3家为纯民营,并已成功引入上海兰公馆集团、上海国医馆参与我市养老服务机构运营。

4.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2020年,市卫健局联合市民政局、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养老机构建设“康养驿站”,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和送入机构、送到床边的医疗健康一站式健康服务。2021年,按照设施、器材、队伍、标准、数据等“五有”标准,试点掌起镇中心敬老院、兰公馆城区社会福利院建立康养联合体,进一步夯实医养康养基础。今年我们将再推进4家康养联合体建设。

针对您提出简化民营康养产业的审批流程的建议,有如下工作举措:

市卫生健康局以“三服务”活动为主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通过整合政务资源、优化办理流程、运用数据共享等方式,为培育我市民营康养产业保驾护航。一是下沉企业,服务上门。卫生监督员上门对养老机构诊室布局、卫生设备设施配备、有资质合格医护人员聘用等方面进行指导、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指导企业和群众进行网上申报;及时现场公示、踏勘验收,法定时间内提前审批办结,快递送达许可证。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最多跑一次。通过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报材料等多种便民举措努力实现群众企业“零跑腿”,“你不用跑我来跑”,使养老机构从申请到最终取得《执业许可证》全过程实现“最多跑一次”,截至目前共审批“养老服务医疗机构”4家。三是搭建康养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2021年以来,通过康养联合平台为老人测血压、测血糖、巡诊等服务4222人次,实现老年用药规范化管理,慢病的管理率、控制率均为100%。开展中医康复、推拿、中医辨识、测骨密度、接种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失职失能上门评估等特色服务624人次,依托医联体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住院3人次。

市市场监管局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努力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准入环境,促进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新设“养老服务”相关市场主体20家,新设数同比增长122.22%。截至2022年3月底,我市实有“养老服务”相关市场主体40家。为提升营利性养老机构准入登记便利性,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行企业开办“1+0”模式。在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基础上,进一步减环节、压材料、降成本、提效率,依托“浙江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打造企业开办“1+0”新模式,即“1个环节+0成本”,将印章刻制、申领发票同步纳入企业开办1个环节,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和税务ukey,同时推出公章刻制费用银行免单服务,真正实现养老机构开办全流程零跑腿、零成本,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降低办事创业成本。二是推行企业登记镇级全覆盖。深化“同城同办”改革,针对部分申请人不熟悉、不习惯、不善于线上办理等问题,进一步建立线下办证就近就便办事机制。通过打好“下放审批权限、推行同城通办、加强窗口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在宁波大市率先实现企业登记服务镇级全覆盖,慈溪全域无死角、无差别“同城通办”,方便养老机构就近获取异地办证、面对面申报辅导、惠企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三是推行“全周无休”办理服务。紧紧围绕相关市场主体办事需求,一方面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全周无休”登记服务新模式,实现群众周末轻松办事,另一方面依托数字化设备打造“淘宝小二式”随时在线咨询队伍,提供365天实时、精准的政务咨询解答服务,全面建立完善“随问随办”办事机制,切实增强养老机构办事获得感,打造优质、规范、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聚焦养老机构需求,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将“三服务”持续向纵深推进,积极开展康养产业市场调研,回应企业诉求,提供暖心政务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好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切实加强业务培训,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全力助推我市康养产业做大做强。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民政局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