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777114Y/2022-161983
市人力社保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劳动、人事、监察/劳动就业,劳动、人事、监察/人事工作,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2022-07-21
2022-07-06
面向社会
周军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建议》(第301号)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承办意见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始终把稳就业、保用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完善政策、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助力企业留工优工,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截至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7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3%,继续保持低位运行。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主要工作
(一)全方位支持,助力企业留工优工。一是强化政策供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阶段性社会保险费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惠企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稳就业政策。在宁波大市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留工优工促生产的通知》等一系列保用工举措,全力保障稳就业和促发展并进。截至目前,发放留工优工政策补贴共计1962.43万元,惠及外来务工人员4.7万人次。二是畅通返慈交通。积极协调我市交通、劳务输出地人社等部门,春节前制定重点企业节后接人返岗交通保障方案,会同各镇(街道)重点企业做好返乡外地员工数量统计,通过包车、提前购票等方式,有效解决返岗交通运输、疫情防控等困难。截至目前,会同企业派出“点对点、一站式”专车50余辆,专厢5节,接返员工5000余人;其中协助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在云南省设立员工返岗点,累计帮助500多名员工乘坐专厢返岗。三是保障子女就学。通过新建、扩建、改造部分中小学,有效扩充公办教育资源供给,以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优化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在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补助力度,不断改善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2021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在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我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48.15%,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1%。
(二)深层次培养,推动企业人才共发展。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立10个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涌现出公牛集团、汇丽机电、中大力德等28家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与大众、吉利等149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双元育人体系,目前中职现代学徒制在校生达7000余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905人。加强实习管理,落实教师结对包干,近三年来,学生获中级工以上证书平均达82%,对口就业率达99%,每年中职学校为企业输送1000多人,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二是加强大学生毕业实践。持续实施大学生实习实践支持政策。创新实践基地评定模式,主动邀约,上门服务,先评定后管理,给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补贴和商业保险补贴,有效推进实践基地快速高质量建设。吸引当年度毕业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并来慈就业,对于实习满一个月的学生按照学历层次及是否签订三方协议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00%、80%及50%给予生活补贴和最高1000元的交通补助。截至目前,累计评定大学生实践基地150家。三是实施青年工匠培养计划。积极构建以高校、职业院校(培训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大培训网络,面向全市青年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培训活动,每两年举办全市性“技能之星”职业技能大赛,多渠道提升青年职业技能素质。截至2021年底,我市累计培训青年高技能人才超过1500人次,直接认定青年高技能人才826人,培养出3名全国技术能手;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25家,其中省级6家、宁波市级3家。
(三)多渠道开发,加速人才引进集聚。一是劳务协作更深入。联合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劳务协作合作省份发送岗位信息31521个,实地赴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开展座谈会,就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对接、建立劳务协作服务站等方面进行了对接交流,签订了东西部劳务协作协议6份。做好与四川布拖县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通过多渠道批量输送,今年已有8批次合计521名布拖籍务工人员输送到我市,目前布拖籍务工人员在慈就业416人,其中脱贫人员208人。二是实施“1+N”多渠道招聘。“1”即作为招聘活动主战场的慈溪市2022年长三角新春大型招聘会,“N”即“慈溪发布”微信公众号、慈溪人才网、慈晓客户端等平台开展线上招聘。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65场,服务企业2741家,提供岗位5.46万个,吸引1.75万余人次参加,达成初步意向4774人。三是搭建余缺调剂对接平台。根据前期用工需求清单,结合部分夏秋生产旺季企业劳动力闲置溢出的现状,根据用工闲置与需求短缺两类企业员工人际地缘、岗位岗级、专业技能等共性条件进行精准匹配,抢抓节前员工尚未返乡、返乡意愿摇摆不定的窗口期,密集举行线上供需对接会、线下专场招聘服务会等,助力闲置劳动力及时高效输送,稳定员工留慈意愿。春节前累计开展供需对接会16次,成功匹配调剂一线普工近2600人,涉及企业126家,助力留慈830人。
二、下步工作
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精准落实稳定就业、保障用工各项举措,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要工作:
(一)发挥政策“源头供氧”效应。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优惠政策落地有声。根据宁波市稳链助企纾困47条和慈溪市稳链纾困35条文件精神,结合人社部相关政策文件,下步将减轻企业社保负担、降低用工成本等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延长阶段性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至2022年4月30日,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其中2022年度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高到90%。对符合条件的餐饮、零售、旅游等特困行业企业,可缓缴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费,助力企业轻装前行,推动人才汇聚慈溪。
(二)着力优化用工保障服务。深化“十省百城干县”劳务协作,拓展线上线下求职招聘信息同步发布渠道,密集组织企业与对口地区、劳务输出大省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深化劳务经纪人机制,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慈就业。健全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实行规上工业企业、重点外贸企业用工缺工清单式管理。加强就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用工余缺调剂专区 ”,引导企业淡旺李交叉用工、岗位互补。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三)探索创新合作引才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与合作紧密型院校开展“名企进校园”活动,以宣讲+双选的模式,促进企业和学生双向对接,提高人岗匹配度。并注重“小规模、精细化、专业性、实效性”的方向转变,把与我市产业匹配度较高、合作较为密切的院校整理汇总建立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合作联系,定期发送慈溪企业用工信息,全面掌握院校毕业生源。同时,积极组织规上企业与省外专业匹配的职技院校,给双方提供交流洽谈的合作机会,实现双方共赢的合作目标。加大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引才力度,借力慈溪人力资源生态产业园,并引入行会、协会的力量,指导镇(街道)开展同区域、同行业为主的余缺调剂工作,充分盘活本地劳动力资源。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