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10C/2022-162060
慈溪市教育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科技、教育/教育
2022-07-22
2022-07-22
面向社会
顾一彬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所提出的《关于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建议》 已收悉。我们与新市民中心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基本情况
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我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事关教育公平和外来务工人员切身利益,也是适应我市产业升级,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迫切要求。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作为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责能、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按照“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的原则,通过落实乡镇(街道)、部门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拓展教育资源等有效举措,切实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一是完善入学政策,保障就学机会。从2018年起,我市推行与居住证量化积分相配套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随迁子女家长一方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其子女就可以在我市义务段学校申请入学,入读学校按量化积分高低由当地教办(教辅中心)统筹安排。居住证办理门槛不高,流动人口只要在慈溪连续居住并在居住地申报居住登记半年以上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1.有合法稳定就业;2.合法稳定住所;3.连续就读满1年及以上,上述条件比较容易达到。量化积分新市民服务管理中心每年都会定期组织网上申评。只要家长稍作留心,提前做相应准备,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基本都能保证在慈溪就读。2020年起,我市根据义务段学校公民同招政策调整,新增随迁子女凭房产入学途径,较好地满足了流动人口舍不得迁户口,又希望其子女在慈溪就读的意愿。目前,我市义务段学校在读随迁子女57012人,占我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48.15%。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段(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学校就读比例为91.59%,比2021年提高2.11%。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高中段招生考试的人数也持续增长,2022年比2021年增加805人,增加比例为22.03%。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条件。据初步统计,2021年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用于校舍及设施改善的投入达600万元,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年度我市下达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共1339万元,其中课本作业本费等义务教育补助经费415万元,教师待遇保障及办学条件改善经费924万元。我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建设成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
三是全力挖潜扩容,加大公办资源供给。为有效扩充公办教育资源供给,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我市各镇(街道)启用原先弃用的老校舍,新增公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或建设教育共同体,以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现有的6所纯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观海卫镇爱心学校、周巷镇红星小学、逍林镇天一小学、横河镇育才小学、宗汉街道新华学校、附海镇东海小学)也将全部转为公办学校(或由政府购买服务),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将得到进一步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在我市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原则,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聘任的专任教师都具有教师资格,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比例逐年提高。建立了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校内、校外(际)培训制度,将校长、教师培训与同层次公办学校一样纳入省师训平台,五年培训不得低于360学分。在编教师不断充实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
五是创新机制体制,强化教育公平公正。在实施公民同招之际,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市户籍学生可以报名民办学校,做到录取机会均等。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随迁子女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竞赛活动和评优评先中与本市户籍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全部纳入教育共同体建设对象,优质核心学校与其帮扶结对,不断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面临的困难
尽管近年来我市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就学保障任务重。在居住证制度、落户新政、两孩政策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我市部分地区出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快速增长的趋势,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无法满足就学需求,尤其是一些人口密集和工业发达的镇(街道),就学压力更显突出。
二是中途插班压力大。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后,入学门槛大大降低。由于前几年我市大部分镇(街道)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新生入学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受教育资源不足、班额控制及学籍管理转学规定等多重因素影响,如设置过渡期班级、随时随地允许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插班等问题难以一步到位予以解决。
三是供给结构性矛盾短时间难以彻底解决。由于人口分布及资源地域性分布不均等原因,教育资源在配置上还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学生居住地与就读学校距离较远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您对进一步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的建议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目前情况下,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分阶段、分情况,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和推进,从逐步缓解到彻底解决。今后准备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入学政策知晓度
加大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宣传,帮助流动人口家长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抓重点时段进行宣传,抓重点场所进行宣传,抓重点对象进行宣传,政策宣传对象不仅是当年入学的随迁子女家长,还包括明年乃至未来几年有入学需求的随迁子女家长,帮助他们提前知晓政策,为完备就学条件作准备。
(二)提前规划布局,有效扩充公办教育资源供给
认真做好随迁子女的调查摸底及预测工作,进一步加快各级学校新建与改建项目的推进,把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及逐年提高随迁子女公办接纳率纳入市教育局对各镇(街道)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各镇(街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满足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强化政策支持,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质量
市教育局将组织专题调研,在公派校长和支教教师基础上,继续按计划安排在编教师充实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
慈溪市教育局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新市民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周红央
联系电话:63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