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10C/2022-162065

发布机构:

慈溪市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发布日期:

2022-07-22

成文日期:

2022-07-22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91号提案的答复

孙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双减下非遗项目研学问题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背景下推进非遗项目研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加深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

为推进我市非遗项目研学问题,市教育局将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建设

充分发挥“非遗课堂”优势,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相关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融入不同学段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将我市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如龙山的水火流星课程,横河的剪纸特色课程,天元小学的麦秆画特色课程等。

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开展面向学校教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专题师资培训班,为开展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师资保障。结合“双减”工作开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参与课后服务,注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营地)的作用,加快形成课内与课外协调、校内与校外协同的师资队伍格局,促进相关课程特色化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进校园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加强馆校合作、基校合作,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单位、研学机构到各级各类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开展项目体验和传承实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品牌建设。

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校外实践教育活动

依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企业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实践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开设较好、项目较多的研学机构开设青瓷、榫卯结构、农民画、舞龙舞狮等非遗课外实践教育活动。

孙威委员的建议贴合当今的现实问题,对双减下非遗项目的研学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感谢您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

慈溪市教育局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联 系 人:史文博

联系电话:6391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