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777114Y/2022-162250
市人力社保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劳动、人事、监察/劳动就业,劳动、人事、监察/人事工作,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2022-07-25
2022-06-28
面向社会
何蒙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人才引育政策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就您提出的建议作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引进集聚各类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我市制定完善人才安居、人才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人才政策,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人才资源供需对接机制,引才引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38.84万人。 一、完善落实人才激励政策。2020年以来,我市相继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人才引领战略打造长三角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的意见》(慈党发〔2020〕45号)》及其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搭建起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激励政策体系。通过落实应届毕业生生活安居补助、人才购房补贴、安家补助、人才子女入学等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慈溪就业创业,同时对企业招才引智也落实“星期日工程师”奖励、海外工程师资助、博士后建站资助等扶持政策,对引才工作成效显著的重点企业还给予人才公寓申购优先名额、人才子女入学待遇提档等优待。2021年,我市人才专项资金共支出各项经费1.1亿元。 二、强化与市内高校的校地企合作。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落户慈溪后,我市对其引进人才在安家购房、专项奖励、医疗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都给予相关政策支持,支持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提升师资力量。同时,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践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组织师生参访重点企业等途径,提高学生对慈溪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留慈创业就业意愿。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整体搬迁至慈溪后,2020年、2021年毕业生留慈率分别为5.5%和9.7%(其中2021年首届参与校企共育的毕业生留慈率达43%、留企率为32%),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同时,高质量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公牛、慈星、新海等企业与学院共建产业学院和校企联合重点实验室。去年,产业学院首届91名大学生已顺利毕业,专业对口率100%;公牛集团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系宁波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三、推进与长三角人才合作。联动前湾新区建设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推动“一区一园一中心一飞地”产业承接平台建设。新增浙江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家协同创新研究院入驻院校,与同济大学签约共建慈溪·同济“智能新能源汽车双创产业化平台”,首批吸纳双创平台会员企业11家,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市高校校园招聘会。目前,我市已累计引进集聚“上海元素”领军人才34人,近三年每年引进上海市中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在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分别建立人才飞地、引才工作站,长三角人力资源专家组织在慈溪设立联络站,定期组织企业赴江苏、安徽等地开展校园招聘和校企合作对接,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人才资源。
四、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升级。组织实施上林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落实津贴补助、学术交流、研修等措施,促进全市用人单位高素质人才理念创新和素质提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面向企业一线员工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等各类培训,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等级自主评价示范企业等载体,多渠道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2021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5万人次。同时,经信部门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精英企业家培育计划、企业经管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近年来,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15期以上,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
下阶段,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研究做好人才工作:一是谋划出台慈溪人才新政3.0版,探索向制造业“大优强”“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充分授权,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明确对企业举荐的非标人才,可根据连续纳税收入直接认定相应人才层次、同等享受政策待遇。二是深入推进与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的人才科创交流合作,持续引进上海市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三是继续强化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持续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加快科技成果在慈溪转移转化。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