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299/2022-160792
市发改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2022-07-05
2022-07-05
面向社会
陈金君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的建议》(第79号)提案已收悉已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向上争取资源要素配置。我市积极争取慈溪片在前湾新区中的核心位置,积极参加宁波前湾新区规划谋划,全力争取将我市高铁枢纽周边板块列为前湾沪浙合作特定区块,并由此推动了前湾新区空间规划布局由“一核三城”调整为“两核两区”,确立了我市在规划层面的核心地位。谋划新形势下慈溪新的功能定位。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定位为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我市启动区块作为核心与前沿阵地,在这一总体定位下强化自身角色功能,积极建议宁波市继续支持北部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大增量,挖掘存量,帮助招引“大好高”项目,保障优质企业发展,支持宁波北部打造高能级先进智造引领区。
二、高标准推动沪浙合作创新区规划编制。我局同市自规局合力推动沪浙合作区内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的前期,2021年,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概念规划及前湾创新城高铁核心功能区城市设计顺利开展规划设计单位招投标的相关工作。目前,规划设计方案竞赛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按照“世界眼光、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科学合理”的总体要求,经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中规院、同济院、清华院、澳洲CKD、深规院为联合体牵头人的5个应征团队顺利入围。下步按照“科产城人站田”融合理念,聚焦“南部产城服务核”核心功能,努力将前湾创新城建设成为“科技新城、青年新城、田园新城、枢纽新城、品质新城”五大新城于一体的“未来创新之城”,打造沪浙合作样板地、宁波北部门户枢纽、前湾未来价值高地。
三、努力打造区域内综合交通枢纽。一做好铁路场站枢纽专项研究。我局委托中国铁设专业团队启动枢纽规划概念设计及站场周边交通疏散专项研究,重点提出我市对场站枢纽设计、交通组织疏解、站城融合等诉求,使研究规划符合我市城市总体规模和空间战略发展要求。同时,经过前期细致地研究分析,科学合理地谋划设计,最终将慈溪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规模定格在30000平方米。二着眼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构建3+X(沪嘉甬高铁、杭甬城际、沪甬二通道+其他)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高标准建设慈溪高铁站,同时在技术上论证沪甬城际(跨海二通道)经过的可能性,积极争取杭甬城际过境设站。三是推进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开工建设。该项目目前由市轨道集团与我市共同推进,前期工作已全面提速,城区段将设置新城大道站、新潮塘站、坎墩站、慈溪高铁站。今年3月,项目沿线站点招标预公示文件发布,4月,铁四院中标项目工程设计总体总包,争取2022年近期完成工可批复,其中,新城大道站作为项目先行节点工程,已取得土建工可批复,将于三季度开工。四着力推进区域内互联互通。我市和前湾新区共同规划了“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市域“五横六纵”快速路网和“六横十一纵”干线公路网络体系。“十四五”期间将形成“二横一纵”高速公路网、市域“一横两纵”快速路网和“六横十一纵”干线公路网络体系。目前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区域内胜陆公路高架桥已建成通车,中横线快速路一期、浒运公路等新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G228国道庵东至梨洲段、中横线快速路二期、青少年宫路北延、寺马线北延等公路将陆续开工建设。
四、挖掘文化特色,彰显慈溪风貌。您提出的挖掘好区域文化元素、留下城市记忆和“乡愁”、营造水城美景的建议我们十分认同,我市在《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规划方案》国际竞赛设计任务书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根据中期汇报情况,各设计团队都对我市和规划区域内历史文化作了充分调研,也充分考虑了片区内水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路径。在前湾创新城区块,建议以新城河、三塘横江、潮塘江为轴线,加快路网、水网、绿网“三网融合”,连通市域“山、海、林、田、涂”景观要素资源,重点依托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和爱琴海购物公园、明月湖等休闲场所的完善,结合三塘横江两岸开发和坎墩大学生创业园提升,形成集生活旅游、观光体验、购物娱乐等于一体,具有鲜明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生态休闲板块。
下一步,慈溪要紧紧抓住宁波发展沪浙合作创新区契机,加快与前湾新区融合发展、相向发展。统筹创新区空间布局、产业培育和民生保障,有效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效益,持续放大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发展能级。
最后,感谢您对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谋划建设的相关建议和大力支持。
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