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42183985L/2022-161063
市商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2022-07-08
2022-07-08
面向社会
张迪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建议内容,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经精心梳理相关内容,并报主要领导审定,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主要工作
1、推进品牌建设。一是开展精准服务。响应省商务厅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精准排摸并组织企业积极申报,11家企业上榜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示范企业名单,企业数量居宁波首位,我市获评省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家电),是宁波市唯一获评的试点产业基地。结合我市经济规模和区域特色,确定智能家电、高端机械基础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三大慈溪优势产业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产业,认真梳理我市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将符合“浙江制造”品牌要求的企业列入培育库,建立完善培育梯队。推行创牌“经纪人”制度,创设“ABC”套餐,开展精准服务。根据培育企业产品标准和管理基础条件进行细化分类,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推动“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引领能力,形成一批品质卓越、技术自主、占据国内市场话语权、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浙江制造”企业,引领整个行业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出台品牌标准奖励政策,对企业制定标准的在获得上级财政奖励的基础上实施配套奖励,对企业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分别给予奖励。积极鼓励引导优势企业牵头组建标准联盟,制定先进的团体标准和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努力向“标准领跑者”看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协同作用,在研发、设计、制造、市场、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中,努力研制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将企业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三是扎实推进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结合我市产业集聚、特色行业等情况,深入调研分析,发挥“浙江制造”标准制定企业、市级团体标准项目实施企业等作用,联合宁波标院在轴承、婴童、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开展对标达标集中辅导,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逐步引导培育企业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助推企业产品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内外贸实现“同线同标同质化”奠定基础。四是强化“标准化+”先进制造。一是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围绕实现智能制造做大做强目标,坚持内外贸并举,瞄准智能制造产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大企业;重点培育打造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二是着力在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推进标准化工作。发挥先进标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激发企业标准创新活力。推荐优秀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标准领跑者,培育标准化创新骨干力量;支持社会团体及龙头企业承担各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企业,带动全市企业提升标准化生产、服务和管理水平。
2、全面落实企业服务工作。一是全力推进企业减负降本工作。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宁波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工作部署,聚焦“两减五降”(减免税收、减免政府性基金、降用工成本、降用能成本、降物流成本、降融资成本、降其他成本),狠抓部门职责,多跨协同推进企业减负降本增效,“政策红利”成效显著;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同步加强督查落实,2021年全市累计为企业减负降本超40亿元。二是抓企服体系机制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高效运营“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暨8718公共服务慈溪平台,建立与全市42个涉企服务部门、19个镇街道(园区)企服窗口平台、N家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定期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各项服务活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结对服务企业、企情收集反馈、及时发现企业问题有效闭环解决、差异化全程跟踪服务、多样化精准宣传”等五大企服机制,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体系,确保企业合法合理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21年累计收集办结企业诉求问题6000余个。深入推进数字化企服体系建设,进一步集成畅通企业获取政府服务的绿色通道,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好推进企业码建设和应用推广“组合拳”,推进“企业码”慈溪专区建设并做好迭代升级,打造创新应用场景,2021年通过企业码开展各类涉企服务活动近50场。三是抓服务企业特色活动,提升企业获得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开展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专项资金申报的工作,指导并申报16家企业,用好用足上级扶持资金。线下开展2021年度“讲政策、送服务”双月活动,做好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减负政策等)、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宏观政策宣讲帮诊活动,并根据属地企业共性需求,免费为企业提供财务、环保、法务等特色专题培训服务,今年以来“线上+线下”共开展政策解读、申报辅导、培训授课等公益企服活动50余场。线上“企业政策云”平台全面收集梳理国家、省、宁波、慈溪相关惠企政策文件500余条,按主题制作《慈溪市惠企政策汇编》电子书,依托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帮企大厅微信群等全方位宣传渠道,动态向企业推送各类政策申报、防台防汛、安全生产提醒等涉企发展讯息,年推送超500条次。每月9号常态化开展“融易贷”政银企线下精准对接会,2021年共组织开展10余场活动,对接200余家中小微企业,达成授信超亿元,助力2家企业成功融资150万元;依托“企业码”搭建厂房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定期通过各类宣传载体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力促供需匹配,盘活现有厂房资源,2021年以来已促成50余家供需方对接,助力企业“腾旧”建设数字化车间。
二、下步工作计划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您所言,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我市产业基础好,市场主体多,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先发优势。结合您的建议和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等单位意见,为推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政府层面将努力开展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大政策“直达快享”力度。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各级助企纾困工作部署及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落实好政策兑现周报制度,按照能上则上、应上尽上的原则,提高“省惠企平台”“甬易办”上线政策数量和兑付金额,加快政策兑付速度和效率。通过“8718”企业服务平台、慈溪发布、街道各级网格,加大政策宣传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创新政策解答辅导方式,用最快、最简易的方式,提高政策知晓度、惠及面。同时,市财政市将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我市中小外贸企业打造适合内销的品牌和产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
2、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东南亚、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欧洲线上视频对接会、上海尚品展、杭州跨境电商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各类展会,推广“代参展”等拓市新模式。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署开展第三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入选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培育数量继续位居宁波首位。
3、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扎实开展“企业暖心我们同行”专项助企“三服务”活动,发挥市领导带头、部门镇街道联动、社区网格全覆盖的联企网络作用,深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问题。扩大“8718”企业服务平台和企服中心作用,落实“面对面+键对键”企业服务模式,完善企业问题闭环流转机制,切实缓解企业用工、资金、运行等难题,稳定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鼓励本市外贸企业参加宁波包机赴国外拓市场、抢订单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排摸企业意愿,并协助做好人员出入境证件办理等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