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421869759/2022-163937
农业农村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2022-08-25
2022-08-25
面向社会
胡幼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慈溪杨梅竞争力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慈溪市中国杨梅之乡,杨梅产业历史悠久,是慈溪主要水果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杨梅产业发展,慈溪杨梅成为全省首批农产品特色优势区,横河镇依托杨梅产业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慈溪杨梅品牌价值近15亿元。可以说,杨梅既是慈溪名特优新农产品,也是慈溪传统文化的金名片。
但您提出的慈溪杨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确客观存在,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推升慈溪杨梅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扩大杨梅品牌影响。继续举办杨梅节、“梅好时光”等节庆活动,开展产销对接、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活动,在央视、高铁等媒介投放广告,扩大慈溪杨梅品牌知名度。运用好慈溪杨梅地理标志,推广统一标识、统一保装、统一品牌符号、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等,通过政府信用背书,强化慈溪杨梅品质监管。继续发展农产品电商,扩大慈溪杨梅销售圈和影响力。目前,我市已推出了“慈溪杨梅”整体品牌形象,打出慈溪杨梅 “原种(zhǒng),原生,原味,原来的杨梅” 新广告语;将慈溪杨梅7000年的历史渊源符号化,结合著名学者余秋雨亲笔题写的“慈溪杨梅”书法作品,组合成慈溪杨梅的新标志;设计“杨梅精灵”IP形象。“慈溪杨梅”品牌价值实现14.99亿元。
二是加强品牌宣传。通过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杨梅产业,提升慈溪杨梅的知晓度。每年杨梅季期间,市融媒体中心日发稿5篇次以上,2020年以来,我市共发表杨梅产业相关外宣稿件176篇次,其中人民日报系、央视、新华社等中央级主流媒体报道相关稿件46篇次。在杨梅季充分运用H5、短视频、网红直播等宣传模式,利用慈晓、慈溪发布等新媒体矩阵,每日在各平台发布稿件3篇及以上,形成强大的宣传氛围。
三是提升杨梅产品品质。建立杨梅种质资源圃,引进示范水晶杨梅等杨梅新品种,提升杨梅种质资源保护。编制杨梅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定期召开杨梅生态种植培训会、现场操作演示会、杨梅评比擂台赛等活动,向广大梅农宣传绿色生态种植观和标准化种植技术。鼓励适度发展大棚杨梅,推广疏花疏果、矮化修剪等生产技术,探索延长、调整杨梅上市期,不断提升杨梅品质。为切实加强梅农的抗风险能力,开展杨梅降雨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年度参保梅农户1000户以上,承保面积至2万亩,实现沿山涉梅乡镇全覆盖。
四是拓展杨梅精深加工。通过科技攻关、气调冷库、无菌车间等设施建设,提升杨梅冷藏保鲜技术,延长杨梅储藏期。不断提升杨梅精深加工能力,开发杨梅蜜饯、杨梅汁、杨梅酒等产品,深挖慈溪杨梅富硒等保健功能,让杨梅产品季节性上市延长到全年周年生产。在海通食品集团、紫来山庄等农业企业带领下,落地杨梅变废为宝成为杨梅加工原料。 2021年以来,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项目,推广“共享冷库”应用,有效提升杨梅冷链仓储能力,累计新增杨梅存储库容超2000立方米。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慈溪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广、杨梅产业化联合体扶持等政策项目,不断加强慈溪杨梅产业投入力度,推进杨梅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在横河、匡堰等地谋划搭建杨梅交易市场、杨梅科普展示馆等,推进杨梅产业融合发展。
下步,我市将继续整合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科技、商务、文广旅体等部门力量,加快推进慈溪杨梅融合发展,助力梅农增收致富。感谢您对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二〇二二年六月二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市经信局,市农合联执委会,匡堰镇人大主席团。
联系人:邵晶晶
联系电话:6398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