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421869759/2022-163944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2-08-25

成文日期:

2022-08-25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人大第十八届一次会议第21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8-25 10:39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苗赞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壮大农村创新创业群体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指引下,慈溪市委市政府以科技和人才做为创新创业工作的重用抓手,通过抓政策、搭平台、育主体、建机制、强宣传,为农村创新创业制造了良好环境,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省级创业型城市、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等荣誉,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提供多元化的政策扶持。一是加强创业就业扶持。持续实施农业领域创就业大学生补助扶持,对符合要求的35周岁以下农创客给予2万元/年的补助,近三年已累计下达资金544万元。推出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毕业生创业场租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一系列补助政策,补助金额超过100万元;扶优扶强,组织开展“十佳农创客”“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评选,并给予2万元/人补助。二是加强用地支持。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地租优惠等方式,为返乡下乡青年提供生产用地支持,高标农田、地力提升、“六园”等建设优先向连片、规模主体(园区)倾斜, 坎墩大学生创业园已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设施配套、统一宣传”的“四统一”方式吸引创新创业主体22家。三是加强科技支撑。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技人员和生产大户开展创新创业,近三年共设立科技项目31个,涉及资金300余万元。葡萄三膜、菜-稻轮作、浙樱粉系列樱桃番茄等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推进高端农业科技项目落地实施,大植组培、肉鸡干细胞、坎墩精准农业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撑。一是提供便捷的贷款服务。着力缓解创新创业人员融资难问题,实施“小额贷”“青农贷”“红五月”等贷款项目,累计贷款额度超过2亿元。二是提供便捷的保险服务。不断推进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多方位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目前已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108种,简单赔付率达到84.19%。2021年全省率先推出大学生农业创业保险,建立“基础保险保障+自选保险保障+资金灵活融通”保险自由组合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总保额已达到5081万元;三是提供便携的减息免息服务。贯彻落实宁波市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慈溪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减免创新创业贷款利息,2021年下达贷款贴息资金830.6万元。

三、提供多元化的农民培训。一是提供多种类型的农民培训。精准服务不同群体,组织实施部级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免费提供创新创业人员学历提升、在职研修生培训,2021年完成培训1183人次。二是提供多种类型的农民课程。精准提供培训课程,通过“政策+技术”、“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2021年我们针对创业大学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创未来”培训班,学习考察先进地区的双创经验。三是提供多种类型的培训平台。学好市外经验,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农民培训班,学好本地经验,加快推进省级农民田间学校、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021年累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300余人次,本地学习2000余人次,建设省级农民田间学校2个,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1个。

我市现有创新创业人员1100人,其中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带头人荣誉2人,慈溪市创新创业带头人20人。虽然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队伍的数量还不够多,辐射带动力不够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进一步夯实创业创新平台引聚人才。完善市级、园区、镇级“1+1+N”平台,做大做强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五大创新创业平台,高站位提升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健全“培育、孵化、输出”集成模式。紧抓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筹备打造横河“新粮人”创业园,吸引更多大学生从事粮食生产,不断提升生产服务引领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石。投资300亿打造正大智创湾项目,谋划布局首个无边界新农人大学,打造农业产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智慧化、国际化园区,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以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为重点,积极引导技术骨干、“农二代”参与农业创新创业,做活沧海慈湖农创园,做强各镇创业孵化平台。紧抓翠屏山乡村振兴特色创新先行村建设契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培育青瓷产业人才、传统技艺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工匠工作室。

二是进一步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拓展双创领域。大力实施科技强农,建立产业团队联系和专家帮扶机制,设立科技项目专项,鼓励新农人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以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等5个亿元产业集群为重点,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拓展农产品创新创业领域,打造从基地到市场(用户),从初级农产品到精深加工品、从种植到休闲创意农业的创业链条。大力实施机械强农,鼓励农创客率先应用符合慈溪特色的农机具,实施宁波市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农艺农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服务面和服务环节。全力推进数字赋能,鼓励创新创业人员率先应用数字手段,做大做强电商物流,计划到2025年建设数字工厂8家,数字化农(牧、渔)场30家,培育电商示范镇(村)50家,力争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20亿元。

三是进一步丰富农民培训内容助力创新创业。积极探索与人社局、商务局等市级部门的合作,跳出种养业,加强电子商务、茶艺、面点制作等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丰富农民创新创业的路子。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拟计划培训1200人,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紧抓“数字农业”“肥药两制”“农业双强”等重点攻坚任务,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基础性课程采用云课堂方式,随时学重复学,实践课程在田间地头学,随学随用,提高“田间课堂”“空中课堂”的比例。织密一张技术帮扶网,发挥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农户技术生产。进一步夯实市-镇农办-镇成校三级培训系统,做大做强农民田间学校、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拟新建农民田间学校1个、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3个,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的载体。

四是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宣传。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慈农讲坛、本地新闻媒体的平台作用,讲好农创客个人创业故事,力争每个优秀的农创客都有一个独特的创业故事,随取随用;加强与宣传部门的协作,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总结提炼农创客引培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强以农创客为重点的乡村人才振兴的宣传力度,力争在省级以上媒体有2次以上宣传;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和乡村振兴学校作用,与宁大科院联合开展系列活动,讲好大学生与农创客的故事;加强与市海创会、市青农促会、市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合作,组织大学生农事节、农创客风采展,组织乡村人才振兴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树立15-20个知名大学生农创品牌。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周巷镇人大主席团。

联系人:沈群超

联系电话:6397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