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302820029771064/2022-162956
市财政局
主动公开
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2022-08-09
2022-08-09
面向社会
2022年7月26日在慈溪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胡利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上半年慈溪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整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议要求,认真落实市委第十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统筹发展与安全、长期与短期、收入组织和减税降费,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提供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市级(不含前湾新区和庵东镇,下同)完成财政总收入1098616万元,自然口径下降16.8%,同口径下降7.5%,完成年度预算的46.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625万元,自然口径下降13.2%,同口径下降5.9%,完成年度预算的50.3%;上划中央税收收入370991万元,自然口径下降23.0%,同口径下降10.1%,完成年度预算的40.5%。其中,街道、市属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30217万元,下降45.6%,完成年度预算的3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836万元,下降44.4%,完成年度预算的41.2%;上划中央税收收入72381万元,下降48.1%,完成年度预算的28.9%。
加上前湾新区和庵东镇,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942336万元,自然口径下降17.2%,同口径下降3.3%,完成年度预算的47.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6059万元,自然口径下降18.3%,同口径下降6.3%,完成年度预算的48.0%;上划中央税收收入816277万元,自然口径下降15.6%,同口径增长0.8%,完成年度预算的47.5%。
上半年,市级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5696万元,增长25.9%,为年度预算的60.4%。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2359万元,增长42.2%,为年度预算的63.1%(含街道、市属区80229万元,下降11.2%,为年度预算的49.5%)。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27297万元,下降78.1%,完成年度预算的10.8%。其中,街道、市属区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48925万元,下降47.5%,完成年度预算的85.7%。
上半年,市级实现政府性基金累计支出489976万元(支出高于收入主要原因为:一是平台由于化债要求,上半年成本结算快于预算;二是已拍卖土地收入已收但未入库;三是政府性基金安排的社保支出年初一次性拨到社保专户;四是专项债券收入不在本级收入统计口径,但相应安排的支出在本级支出统计口径),下降41.5%,为年度预算的36.2%。其中,市本级实现政府性基金支出475621万元,下降38.8%,为年度预算的36.9%(含街道、市属区5658万元,下降9.8%,为年度预算的79.7%)。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万元,均为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利润收入,下降14.3%,为年度预算的21.4%;尚未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0183万元,同口径下降18.9%,完成年度预算的55.5%。全市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0548万元,同口径增长25.6%,为年度预算的55.6%。
(五)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6月末,市级政府债务限额为1797000万元(一般债务限额为740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为1057000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38000万元。6月末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7702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729783万元,专项债务1040435万元。
上半年,由宁波市代为发行债券共计378000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40000万元(一般债券),新增债券338000万元(其他自平衡专项债券288000万元、棚改专项债券50000万元)。
上半年,我市共到期债券40000万元,为一般债券,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
二、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及重点工作
(一)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阶段性减收压力凸显。今年以来,受疫情演变、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我市财政收入承受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重压力。特别是中央实施更大规模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客观上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减收压力。上半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下降13.2%,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仍下降5.9%,低于宁波全大市平均1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整体疲软,同口径下降15.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7%,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组织财政收入阶段性承压明显。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充分发挥稳经济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着力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上半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5.9%,市本级产业扶持政策兑现资金支出进度达91.0%。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我市上半年拨付基本建设项目资金41.12亿元,有力促进了政府投资项目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市财政、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落细中央更大规模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上半年,已累计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阶段性税收缓缴23.05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6.9亿元。配合做好“你消费我助力”消费券促进活动财力保障工作,上半年已发放四期消费券共计3400万元,大力稳经济惠民生促发展。
(三)财政改革加快推进,整体智治进一步提升。深化“智慧财政”系统市级预算部门应用,同步做好“智慧财政”系统镇级推广实施准备工作,不断推进市镇两级财政系统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和数据大集中。落实“七张问题清单”,用活用好七张问题清单机制,对照省委督促检查事项“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反馈,举一反三提升财政管理严肃性、纪律性、科学性。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精选财政重点评价项目,扩展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探索开展绩效管理财审联合行动,推动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管理扩面提质。2022年选择集中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101个,涉及财政资金28.57亿元。
(四)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强化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管理,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坚持控规模与促发展并进,稳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保持新增专项债券资金高位争取良好态势,推进债务规模与债务率持续“双控双降”,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久战。坚决防控社保基金运行风险。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做好基金收支管理,落实保值增值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密切关注基层财政运行风险。调整完善新一轮镇级财政体制基数,重点掌握镇级财政的发展动态,把握收支执行进度,关注镇级民生等重点支出和财力保障情况。开展基层财政基础信息摸底工作和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深化做好复查回头看,切实严肃地方财经纪律。
三、下阶段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推动新一轮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财税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早退快退,惠及市场主体。精准实施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优化,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涉企政策兑现,确保各类助企纾困政策早兑快兑、直达快享。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加快科技创新、民生保障、数字化改革等重点领域支出进度。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做实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积极向上争取债券资金,探索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合理加快债券拨付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专项债券扩投资积极作用,为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稳定财政运行基本盘。密切跟踪经济税源走势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深化“2+X+18”税收精诚共治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促进信息共享,发挥部门共治优势,努力实现收入平稳运行,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财力支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强化支出管理,提升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调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摸清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资产底数,加大结余资金资产盘活处置力度。加强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严格基金预算收支执行,努力完成全年收支目标任务。
(三)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稳固财政发展根基。全面梳理基层财政运行风险隐患,加强对镇级财政运行的指导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加强库款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结合退税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潜在支付风险,确保库款平稳运行,兜实“三保”底线。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压实化债主体责任,通过市场化转型谋求项目转型、处置存量资产资源、积极参与重大区块综合开发等方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
(四)提升财政管理格局,稳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纪律意识、严明纪律规矩,抓实基层财政运行暨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下半篇文章,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推进“慈有公益仓”试点上线、“智慧财政”全面落实和电子票据推广等工作,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有效提升财政整体智治水平。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以事前绩效评估、事后绩效评价为基础,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推进重点绩效评价,加强自评项目抽查复核,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22年下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上级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分秒必争的行动全力落实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