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0吨秸秆,卖了8400元。”昨日,在观海卫镇宁波禾和农业有限公司的稻田里,总经理林卿指着正在装运的秸秆笑着说。已被“打包”成一个个方块的秸秆,即将被运送到宁波宁兴涌优饲料有限公司,经发酵处理后,成为牛羊爱吃的“口粮”。
在秸秆禁烧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秸秆,曾是个难题。但在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的推动下,如今秸秆已“变废为宝”,实现了既解决环境问题又使农户增收的双赢,秸秆离田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将在我市全面铺开。今年全市的秸秆离田量约2.5万亩,数量在7000吨左右,其中5000吨成为饲料,2000吨成为电厂燃料。力争到2025年,我市秸秆离田率达到30%,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8%以上。
往年,禁止秸秆焚烧后,农户对秸秆的利用以还田为主。收割机在收割时,就地粉碎秸秆,农户再通过翻耕,把秸秆埋到地底,让它自然腐烂还田。“但长期在同一块地里还田,可能会带来病虫害加剧、土壤变酸以及耕作层容易漂浮等情况,影响下茬粮食产量。”市农业监测中心主任高丹娜说,自试点推广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后,农户把秸秆运到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或发电厂,进行综合利用,提升秸秆附加值。
“我们今年计划收购5000吨秸秆,目前按照每吨210元的价格在收,已收购了3000多吨。”宁兴涌优饲料公司副总经理齐赟说,收购来的秸秆先切割粉碎,再加入精料,增加营养浓度、提高适口性,经过2个月的发酵,就成了牛羊爱吃的饲料。
目前,我市已实行对秸秆离田每吨180元的补贴政策。“三四亩水稻大约产生1吨的秸秆,我种有3000多亩粮食作物,仅秸秆这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林卿说。
“宁波可收集的秸秆资源量有70多万吨,如何提高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宁波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推广研究员张硕说,目前,宁波正在积极培育、壮大、引进高效秸秆利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