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医工所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发布日期:2023-12-14 14:26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近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前院长Dan Larhammar院士再次来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所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慈溪医工所”),不禁感叹:四年前来过一次医工所,那个时候刚搬迁至慈溪蓄势待发;如今看到发展如愿,更为医工所美好前景祝福。

按下高质量建设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快进键”,为慈溪智造人才友好城贡献“医工力量”。慈溪医工所于2019年9月正式入驻慈溪园区,仅四年多时间,便为这座创新活力之城成功打造了一个高端人才的“强磁场”,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双向奔赴”之路,收获科研成果、引智引才“双丰收”。“在医工所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让我觉得最舒服的一点是能在医工所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优秀亲切的老师们,完备的测试平台以及有力的后勤保障让我能安心地安排课题实验。”刚开题的博士后彭皓道出切身感受。

从2019年到2023年,慈溪医工所已成功建立10个科研创新团队,引进全职科研人员150余人。其中包括副研究员以上45人、具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63人、在站博士后25人。四年内总计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5项,省部级人才项目8项,宁波市甬江人才创新团队2个、创新个人9人。2020年该所吴爱国成为全国县级市首位自主培养的国家杰青,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零的突破。

慈溪医工所依托已有的创新团队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研究生学位点,在慈溪园区内培养各类在读研究生27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生219人,博士生30人。除了中国科学院统招生外,还与浙江大学、浙工大、上海大学等15所高校联合培养;派选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如2016级直博生刘闯在美国哈佛攻读博士后,2017级硕博连读生李彦莹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攻读博士后;鼓励及带动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及地方重点研发项目,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如此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应用研究以及创新能力。如今,毕业学生遍布社会各行业,有各大医院、医药公司等,还有华为、吉利、方太等大型企业,都在生物医工领域发挥着新生代生力军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贡献着力量。当前,硕博连读生郝晋奎正在赵一天研究员指导下从事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算法方面的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由衷地感慨:“城市的恬静和方便让我专心致志于科研之中。团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所里的人才培养机制,均为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术支持与个人发展空间。加上医工所优秀的团队精神和学术氛围,为学生全心全意挖掘科研之路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四年磨一剑,站在新起点。谈到这几年的高速度、高质量跃升度,以及贡献力和发展方向时,慈溪医工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慈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营造的良好创新生态,也取决于自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医工所将坚持“产学研并举”的发展理念,秉承“科研顶天,转化落地”的科研理念,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具有解决科学问题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