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采收机可抵80-100人工,形成鲜食大豆品种选育、降解膜应用、机械播种、飞防、采收及数字管理等一体化,并建立数字化喷滴灌、产地质量追溯体系等数字农业系统。最近,海通时代农业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以90.5分的优秀成绩,通过了第十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年度绩效考核评估“国考”。
创新驱动,自主研发打造“硬核力”。这份答卷一做就是14年,且年年有新意:以攻克采收机为核心。早在2010年,就痛感集中采收、工人缺少、采收不及时导致品质下降的瓶颈制约,与机械研发厂家合作,进行进口采收设备的国产化研究。第二年,与山东一厂家合作生产采收机试采成功,成功开发1.0版本。2017年,经过提升、改造,进化为3.0版本,性能大幅提升,开始社会化服务。2022年,协同浙江省农科院机械装备处开展合作,嵌入北斗智能信息化终端,进行智能化完善。2023年,开发至5.0版本,性能比拼进口机,易损件更换方便,优势比较突出。“完善毛豆产业链科技、挺进浙江毛豆产业!”2021年在此举行的全国鲜食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上,与会的南京农大盖钧溢院士参观毛豆机械采收现场时点赞。
坚持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宜机化生产。精准选择品种,优选结荚高度高于10-12公分、高产优质的品种,目前已经有5个品种比较适合机械化采收。试验表明,较当前主栽品种增产5%以上,机采损失率8%以下。与采收机高效协同配套集旋耕、起垄、覆膜、播种四个工序于一体的新设备,实现一次播种4行,达到每孔播种两粒的精准度,效率比较高,每天每台可以播种40-50亩。顺应宜机化所需,推广绿色环保降解膜应用,提高产量与品质,还可避免地膜缠绕收割台。采用无人机植保喷洒,效率是人工喷洒的15-20倍。还节省水,减少用药,更安全环保。
我市是全国鲜食大豆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10万亩。打造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推动浙江鲜食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慈溪标杆。海通时代农业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和农业双强总要求,不断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机具,持续打造鲜食大豆全产业链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有力推动了慈溪鲜食大豆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生态化、标准化”“五化”发展。目前,示范基地1000亩,推广应用3万亩。初步制定11项涉及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标准,鲜食毛豆的产量提高了10%,机采损失率8%以下,标准应用满意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