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10C/2023-172300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发布日期:

2023-02-17

成文日期:

2023-02-1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印发慈溪市教育局关工委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2-17 08:41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各镇(街道)教办、城区教辅中心、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现将《慈溪市教育局关工委2022年工作总结》和《慈溪市教育局关工委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予以贯彻。

慈溪市教育局

2023年2月10日


慈溪市教育局关工委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这一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党组、省教育厅党组、宁波市教育局党委等系列“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一年,是局关工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组织和“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特色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为促进“慈有优教”,助力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的一年。

1.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局关工委号召各教办、学校关工委组织广大“五老”及时收看二十大开幕会,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政治报告,第一时间感知二十大精神主旨,第一时间感受二十大盛况,第一时间感悟新发展新使命。二十大刚结束,选派市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副团长陈焕根等两名优秀“五老”骨干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举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线上学习培训,及时报告学习进展与贯彻要求,保证我市教育关工委“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与全国同频同步。10月27日,携手市退教协会组织全市“五老”骨干,请市委党校陈凤丽副校长作《二十大精神学习辅导报告》,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徐焕强同志亲自动员、部署全市教育关工委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全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队伍中一个认真学习,悟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随之掀起,广大关工委骨干对标两办《意见》,都写了学习心得,形成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于思想,见于行动,服务青少年,扬帆新征程”的良好政治局面。

2.认真贯彻两办《意见》,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相继下发,开创一个关工工作的崭新时代。局关工委顺势而为,召开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两办”和“教党”两个《意见》精神动员会,组织各教办、市属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负责人)进行集体学习,邀请市关工委张建人主任作辅导报告,充分认识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政治性质、历史意义,明确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理念、新定位、新使命,广大“五老”同志的政治自觉、使命意识、工作担当显著增强。全市各级关工委在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谋发展、开新局、立新功”,以最佳状态、最好工作、最优业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3.慈教党〔2022〕23文件,我市教育关工工作的里程碑。

作为全国先进集体,如何“执旗先行”,把“两办”和“教党”《意见》等文件精神转化为“慈溪方案”?徐焕强常务副主任多次组织驻会同志及全市部分“五老”骨干进行集体学习、讨论,“明方向、强基础、寻短板、求突破”,多次深入相关教办、学校党组织和关工委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认真起草了慈溪版贯彻《意见》,又经数度上下讨论修改,主动做好领导参谋,局党委审时度势,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教育关工委工作的实施意见》(慈教党委〔2022〕23号),这为全市新时代教育关工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提供了根本指导。特别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促进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教育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4.建立尊重、关爱“五老”机制,确定每年“5.6”为“五老关爱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我们一方面广泛动员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奉献精神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建好用好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把关工委建设成为老同志服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在工作实践中,全市广大“五老”展现了关爱后代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可贵的“五老精神”。同时,局关工委始终坚持把尊重、关爱“五老”作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增强广大“五老”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2022年抓住贯彻两办《意见》之机,确定每年“5.6”(5月6日)为“五老关爱日”,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一年来,在‘五老关爱日”、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通过上门看望、约请座谈等不同方式对陈桂灿、沈利敏、沈幼丽等60余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五老”进行慰问,对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会议、《慈溪老园丁》、《退教关工》公众号等给予宣传和表彰。期间,各教办、学校关工委也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对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给予尊重、关怀、帮助。

5.坚持“党建带关建”,选优配强各级关工委班子。

局关工委牢牢抓住“党建带关建”关键环节,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明确要求各教办、学校党组织,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要求、抓紧抓实、抓出实效。《关于调整慈溪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慈教党委〔2022〕22号文件),为教育关工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领导和组织保证。各教办、学校党组织因势而动,相继调整或重新任命关工委组成人员,由支部(党委)书记任关工委主任,退居(或退休)的老主任(校长)任常务副主任,二至三名“五老”骨干为班子成员,并统一由党组织发文公布。目前,全市各教办和学校关工委组织更有力、结构更优化、职责更明确,工作更顺畅。在学前教育领域,以市实验幼儿园为蓝本,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有党组织的较大民办幼儿园的关工委组织建设也开始破题,今明两年内,可望实现关工委组织全覆盖。

6.以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持续深化“孝德教育”。

“孝德教育”十年坚持,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要求“孝德教育”革故鼎新,顺势发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从国家层面,以立法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为史无前例。关工委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局关工委在配合学校继续强化“养亲尊亲”教育和良好家教教风建设的同时,在初高中学生中着力引向“立身有为”教育。“立身”即为珍爱生命,远离祸害,让生命健康成长。“有为”就是要自强不息,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奉献社会。这既是对家庭的责任担当,更是心怀家国,情系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感恩于心,更在感恩于行。简而言之,“不怕困难,顽强学习,健康成长”就是最大的孝行。以此为导向,我们组织评选“百名小孝星”,并出版了《孝星闪耀》;《“三个不忘”》(局关工委孝德教育专题总结)在《社区教育》全文发表,《心系下一代》(教育部关工委工作刊)全部载转,表示孝德教育“慈溪经验”得到部关工委的充分肯定。为“总结、提炼、展示”——“扬弃、赋新、进精”,我们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孝德教育”(十年)成果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慈教关(2022)5号文件),组织举办孝德教育十年优秀成果评选和展示活动,受到领导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

7.以“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认真组织开展好“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做到高扬“一个主题”(爱国主义);抓住“两个重点”(赓续红色精神、立志成才报国教育);做到“三个早动”(早研究、早策划、早部署);落实“四个有为”(广泛宣传有办法、读本推荐有要求、各项活动有方案、活动形式有创新);突出活动“五个好”(动员发动好、过程组织好、“五老”参与好、上交作品好、总结评比好);确保成果评选“六个高质量”(读书征文、演讲展示、优秀班集体、读书之星、个人推进奖、优秀组织奖评选)。把“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真正融入到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目的教育、意志品质锻炼等方面,是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贯彻“围绕中心,配合补充,主动作为,协同创新,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品牌。据统计全市137所中小学,近16万名师生、571位老同志参与了活动。整个活动“读本”总量达10万余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438次,社会实践活动469次,演讲活动170次;朗诵活动265次,央视网上传作品16500余篇(个),研学旅行155次;其他活动248次。5个作品(为宁波的1/4)获省优秀作品奖;8个演讲视频(其中一等奖4个),183篇征文(其中一等奖44篇),36个优秀班级集体,34个读书之星,在宁波市获奖,成绩居宁波榜首。宗汉街道教办、沧田实验学校等关工委,城区中心小学胡燕萍等,被评为宁波市先进集体和个人;局关工委、白云小学关工委、横河中学关工委、周巷职高关工委章娜燕,分别被评为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彰。

8.开展好“五好”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

创建“五好”学校关工委,是全面加强和促进学校关工委基础建设,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我们坚持“五好”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宁波“标准”与慈溪实际相结合,坚持固本强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三个层次(市五好+市双百+宁波市五好)联动推进,不论是新创建还是“回头看”,重点看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看学校特色与创新活动。以评促建,在全市中小学校中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2022年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等关工委进入市“五好”先例,南门小学、横河镇中心小学等关工委命名为市“双百示范”关工委。至目前,在全市137所中小学中已形成市“五好”120所、市“双百示范”25所、宁波市“五好”15所之梯队,这不仅居宁波创建比例最高,更扎实提増了我市学校“关建”质量。

9.品牌创建持续推进,“一校一品”亮点纷呈。

根据宁波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下发《关于开展慈溪市“教育关工品牌”评选工作的通知》(慈教关〔2022〕2号),动员引导、积极培育、努力打造“一地一品”“一校一品”,在巩固提升多年来业已形成的品牌基础上,不断推进“教育品牌”提升工程。3月份,全面启动第四批“教育关工品牌”评选活动,得到各地各学校热烈响应,经学校申报、教办推荐,我们共收到16个创建申请。创建是个过程,重在发掘提炼,总结推广。期间,我们专门召开了慈溪市“教育关工品牌”创建专题研讨会,特邀名老校长先后深入白云小学、第四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调研指导,在此基础上,局关工委专家组一一进行综合考核评审,共评出第四实验小学《传承红色根脉 培育智慧少年》、掌起初中《银发引领 明礼扬孝》,范市初中《携手阳光微德育 共育时代新少年》、周巷职髙《雁引》,白云小学《云美德育》,5个市级“教育关工品牌”;经我市推送,宁波市教育局关工委联合考核评定,第四实验小学(育智慧少年)被命名为宁波市第四批“教育关工品牌” ,掌起初中(明礼扬孝)、范市初中(微德育)获得同批提名奖。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第四实验小学《传承红色根脉,培育智慧少年》,被评为省优秀案例。

10.不断加强“关爱导师团”(讲师团)建设,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人生导师作用。

“关爱导师团”(讲师团)是关工委重要的骨干团队,局关工委及时把新退出领导岗位、身体健康、又热爱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老同志发展到“关爱导师”队伍中来,2022年秋,把20位刚退居二线的局管书记校长聘为“关爱导师”,并在慈溪职高举行了授聘仪式暨交流研讨会,市首批“关爱导师”,龙山镇教办(原书记、主住)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风丽作了典型发言,新聘导师三山高中原书记校长叶戎伟、周巷职高原书记校长张红阳等表示,虽然退居二线,但关爱青少年学生的情怀不会改变,乐于做他们的良师诤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航。讲师团全体成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精心提炼宣讲主题,深入学校,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徐焕强的“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陈焕根的“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陈建红的“新中国发展史”、华宝根的“优秀家风家教”,蔡雪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洪银国的“红色故事”等等,应时应景应青少年所必需,成为品牌讲师,深受广大学校、师生、家长的欢迎。为了更好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各教办、学校关工委积极建好讲师团,因地制宜组织宣讲,如周巷镇教办关工委创新讲师团组织模式,组建了由时代楷模、杰出校友、特级教师、退休老干部、公安干警及在职名优教师组成的宣讲团,有计划、分专题,定人定时深入学校宣讲。据不完全统计,市、镇(街道)、校三级关工委讲师团宣讲达1000多场(次),参加听讲教师、学生、家长累达近10万人(次),为广大青少年送上思政教育全营养套餐。

11.帮困助学,竭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做亮“银发助学”品牌,携手关爱下一代。局关工委向来十分重视“爱心工程”,积极发挥“五老”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开展对困难学生、智体残少儿等帮困助学活动;2022年有3300余位退休老师,爱心捐款60余万元。并继续在行知职高新疆班、锦堂职高贵州班、开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进行“帮困助学”与“奖优助学”活动,助学金额达10余万元。各教办、市属学校退教分会、关工委以不同形式,对本校本地,及至对口支援、老少边地区学校,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慈溪老园丁,温暖了无数人”。

暑期,积极配合市、镇(街道)关工委,动员组织“五老”和在职教师参与“假日学校”志愿服务,并成为组织、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我市各地共举办“假日学校”174个班,接收5126余名中小学生(其中外地3275人),全市有78位退休教师,423位在职教师参与了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愉快”的假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为弘扬正气正能量,局关工委对这些爱心志愿者进行通报表彰。

12.充分发挥宣传平台作用,扩大关工委工作影响力。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希望工程、民生工程、基础工程、系统工程,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我们充分利用《慈溪老园丁》、“退教关工”公众号等媒体等平台及时总结并推广“五老”队伍在关工委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据初步统计,2022年,信息投稿600余则,报送慈溪教育、慈溪关工、慈溪日报等媒体100余篇,报送甬教关及以上组织(媒体)30余则,在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心系下一代》,国家关工委《中国火炬》等刊物发表10则(篇),提高了慈溪教育关工的知名度,扩大了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慈溪市教育局关工委2023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关工委工作的实施意见》(慈教党委〔2022〕23号)精神为重点,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同创新,进一步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做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贴心人,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站位教育关工工作新高度

1.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及今后全市教育关工委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做到完整准确地领会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站位新时代新高度,聚焦铸魂育人,组织广大“五老”同心协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助力教育主渠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倾力服务中心、推动慈溪教育改革发展中彰显教育关工委的新作为。

2.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宣讲导学。各教办、学校关工委要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交流,做到学原文,悟思想,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启航新征程,多办实事,乐做好事。市级层面重点组织好各级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和“关爱导师”(讲师团)成员学习二十大精神报告会。直面15万青少年,组织引领“关爱导师”团队(讲师团)深入学校讲堂、家长学校,以伟大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颂扬伟大建党精神,宣传新思想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唱响主旋律,开启新征程。

3.融入伟大时代,赋新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有机融入“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各教办、各校关工委要以“读书铸魂”的高度,守正创新,认真制定好实施方案,讲好以“四史”为主线的中国故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本届“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重点组织开展好读书征文、朗诵展示(比赛)、优秀班集体、“读书之星”、最佳活动方案、“双优奖”等六项评选推荐活动,不断创造活动新成效。

(二)认真落实《实施意见》,强化关工委组织建设

4.健全“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同”“三个一”。根据甬教党(2022)10号和慈教党委(2022)23号文件精神,各教办、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务必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党建责任制督查考核内容,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健全制度,配强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关工委工作汇报,布置任务、研究问题、解决困难;组织一次关工干部专题学习培训,召开一次关工委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表彰先进。

5.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升基层关工委的协调力、执行力。教育局关工委将根据教办、学校实际,建立基层关工委年度“班子建设、主要工作、特色亮点、创新业绩、先进典型”等简报及评议机制,从根本上落实局党委提出的“有人管、有事做、有条件、有资源、有热情”的“五有”要求。在全面优化教办、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较大规模幼儿园的关工委组织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以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基础的关工委联合联动机制试点,基本实现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并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及活动。

6.推进“五好”创建水平,加强关工队伍建设。对照“五好”学校关工委《测评细则》,按“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要求,着力巩固提升已有“五好”学校关工委建设水平,实施“抓两头(市级、宁波市级)促中间”策略,召开部分学校创建工作推进会,重点指导好宁波市级“五好”学校关工委创建,力争4~5所进入宁波市级序列。做强“关爱导师”团队,及时吸纳新退居二线的局管书记(校长)、新退休的名特优教师,扩大骨干队伍人才优势、威望优势,增强关工委影响力、战斗力,提倡跨区域跨学校受聘任职,促进全市教育关工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7.搭建拓展工作平台,形成更大育人合力。各教办、学校关工委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适合发挥关工委作用的实践育人工作平台,广泛争取社会资源参与,争取活动共办、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与市退教协会联手,培育、创建“老园丁”工作室,组织更多有热情、肯奉献的“五老”,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杰出校友”“工匠劳模”进校园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树身边榜样、学优秀品质;积极开展老书记(校长)“参谋顾问”、“名优教师联组带徒”等活动,引导更多“五老”为服务慈溪共富共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贡献。

8.积极培育“教育关工品牌”,凸显“五老”精神。以青少年需求为主旨,聚焦“双减”、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要求,在发挥“五老”作用、提升活动质量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力争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到各种品牌创建中去,因地因校制宜打造“一地一品”“一校一品”教育关工品牌。发挥基层学校首创精神,培育选树一批“慈孝教育”“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红色教育”“帮困助学”等市级关工品牌,评选表彰先进集体、教育关工之星,讲好“五老”故事,弘扬“忠诚教育、关爱后代、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五老”精神。

(三)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9.因地制宜开展“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根据学校实际,积极配合开展“青蓝工程”。要挖掘名优退休老教师的潜在资源,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个性指导、集体交流、网络等手段,帮助青年教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不断提高,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0.弘扬“慈孝”文化,深耕“孝德教育”品牌。慈孝作为家庭伦理及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理念,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广大青少年的要求是一贯的,但是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背景下,孝德教育的内涵,在继承传统涵义之外,要赋予新的变化和发展,总结经验,守正创新是持续深化“孝德教育”的总基调,扎实唱好三步曲,一是组织好“十年成果”评展;二是组织开展“自强不息顽强学习、健康成长”是最大的礼孝、“勇敢面对挫折,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的主题讨论;三是开好一次“孝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见实见行见新(新思路、新作为、新成就)。

11.持续开展关爱帮扶,在精准服务中展现新作为。健全和完善帮困解难制度,动员更多“五老”参与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并实现由扶贫帮困向奖优助学、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关爱服务的转变,突出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强化对困境儿童的思想引领和情感关怀。丰富“银发助学”内涵,使关爱帮扶更精准更有效。加强与老少边及对口支援地区学校联系,让更多地区,更多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

12.坚持立德树人,助推青少年全面发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推动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及家长学校建设实践研究,创新家庭教育工作,组织“五老”参与家长学校建设,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协助市关工委参与“假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携手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积极组织参与宁波市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暑期小学生科普知识学习体验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关工特色、青少年喜爱的文体劳活动,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四)强化自身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13.注重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关工委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握新时代,突然重点,理清思路,找准工作的关注点、结合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主动作为,敢于作为,不断提高关爱、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关工工作既脚踏实地,又不断创新发展。

14.注重调查研究,增强两个服务(为基层关工委和广大青少年两个服务)意识。主动迎接挑战,深入研讨新形势下关工重点难点问题和破解途径;切忌务虚越位,增加基层负担;推动各教办和各校健全完善机制;协作创新,加强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广大“五老”发挥作用搭建更好平台、创造更好条件。

15.健全激励机制,让五老精神闪光新时代。各教办和学校党组织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广大“五老”要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健全“五老”关爱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五老关爱日”,积极开展重大传统节日进行看望慰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五老”,给予鼓励和表彰。团结引领广大五老,齐力协力推动全市教育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

16.借助媒体及时宣传道导,扩大关工委工作的影响力。各教办、各校关工委要重视信息报道和宣传工作,加强关工委宣传阵地建设,分享工作成果,促进工作交流,建立关工委宣传通讯员制度,开展通讯员培训,及时做好各类信息报送工作,努力提高稿件质量。利用各种媒体,讲好先进“五老”故事,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使广大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学习有榜样、工作有方向。局关工委将协同市退教协会高质量办好《慈溪老园丁》、办好“退教关工”微信公众号,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抄送:宁波市教育局关工委,慈溪市关工委。

慈溪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3年2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