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085K/2023-172439

发布机构: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日期:

2023-02-22

成文日期:

2023-02-22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按照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和慈溪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三战三创”工作为主抓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三项战役,推进清新空气示范区、省级“无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项创建,持续补短板、深整治、强监管、优服务,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我市首次获评2021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我局获2022年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竞赛集体三等奖。

一、主要环境指标

2022年,我市大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3,同比下降1.5%;PM2.5平均浓度为26μg/m3,同比持平。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宁波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连续两年保持100%,优良率达到88.9%,同比上升46.0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回顾

(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系统谋划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一是固本强基工程有新突破。强化党的建设,构建“1+3+6”三维党建品牌体系,充分发挥机关党委作战指挥部作用,全面打造“氧立方”(气)、“三点水”(水)、“常春藤”(土)三个支部阵地,创建“群众事”系列基层(所)党建工作室。开展“五问五破 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抓好主题大宣讲、履职大比拼、岗位大练兵等15项具体工作任务。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有新举措。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开展“争拼赶超 先锋夺榜”活动,对年度目标、预算执行情况开展每月双对账,强化年度目标和重点工作进度调度,每季度晾晒工作进展,推动生态环境工作提档升级。提升干部思想素养,组织开展微型党课大赛、“七个问题”大讨论,并以“周二夜学”和“学习强国”为平台,注重学习的常态化和针对性。

三是构建大环保格局有新进展。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基础上,推进委员会实体化运作,会同市委编办赴宁海县调研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中心模式,共同研究起草初步方案。建立健全人大政协环保联督联查工作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报表为抓手,分解各地各部门工作任务,每季度晾晒进展情况并通报市委市政府,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责任。

(二)以三战三创为抓手,强化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打好大气环境质量保卫战。制定年度清新空气行动计划,谋划推进20项任务,已完成371个治理项目。强化重点行业VOCs治理,引导企业开展源头替代和改造提升,提前完成110家年度任务。持续推进面源污染治理,今年餐饮油烟“禁设区”已划定7批次涉33个小区;利用高空瞭望系统督促属地强化露天焚烧监管,累计处理焚烧点3.4万个;依托专家团队,开展各类督查93次,走航监测58次,检查工地等涉气污染源558家次,发现问题205个。

二是打好断面水质全面提升战。坚持科技治水,编制省控断面治理方案。对省控浒山东断面所在水体开展走航排查分析,编制走航排查分析报告和浒山东断面“一点一策”治理方案。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10个工业园区已通过慈溪市级验收、4个工业园区已通过宁波市级验收。持续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按季度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今年下拨2021年度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1269万元。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编制“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排口治污、岸滩治乱、海域治违三大行动,今年累计巡护岸滩44千米,清理海滩垃圾711吨。

三是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常态化做好敏感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审工作,推进土壤重点单位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抓好“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完善一般工业固废和危废收运体系,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已覆盖企业1.78万家,今年累计收运1.1万吨;小微企业危废收运体系已覆盖企业2400家,今年累计收运危险废物2900吨。启动“无废城市细胞”培育,81个“无废城市细胞”已通过县级初验,其中“无废工厂”39家。强化总结宣传,制作并投放宣传动画视频4个,其中《魅力记录|慈溪市“无废城市”专题》在人民网上线。

四是攻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编制《慈溪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谋划6大领域42个重点项目,明确37项指标责任单位,对标对表推进各项指标达标攻坚。持续推进美丽慈溪建设,编制年度美丽慈溪建设工作任务书,明确40个市级部门和各镇(街道)年度任务。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完成我市首次生物多样性现场调查及调查评估报告。强化宣传推广,在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和电视台、电台等线下平台做好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集中宣传,着力提升公众知晓率与参与率。首次按季度对各镇(街道)开展模拟调查并全面通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

(三)以服务发展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

一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全面系统开展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从机构设置、队伍组建、装备配置等六个方面进行提升建设,共26项工作任务,制定6项配套制度,新增手持式VOCs检测仪、无人机等装备85台(套),投入约120万元,并高分通过宁波市局验收。强化重点执法,开展绿剑、碧水、蓝天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喷(涂)漆、废塑料、铸造等重点涉气行业的执法力度。强化精准执法,充分运用在线监控、门户管理、环境信访等数字化信息,排查锁定问题企业。今年累计作出行政处罚128件、罚款2325万元。

二是有序推进行业整治。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从严把关“两高”项目环境准入。结合全域产业治理、老旧工业园区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强化企业培训和现场指导,继续推进废塑料、热处理、轴承、汽修等行业性污染整治。

三是深化助企惠企服务。分类分级开展入企服务工作,班子成员以上市(拟上市)、百强企业、规上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制定专项服务行动方案,带队走访存在困难的企业,帮助15家问题企业解决难题。同时组织年轻党员干部开展点对点联系服务工作,共结对55家规上企业。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扩大服务领域,新增辐射安全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2项“零跑腿”申领服务,累计办理380件。拓展政企交流渠道,打造生态环境议事厅、集市、讲堂、管家等一揽子服务品牌,今年累计举办议事厅10期、大讲堂5期、集市3期,环保管家服务企业3993家次。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大生态环保投资,今年共开工建设18个生态环保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27亿。统筹规划推进全市环境治理项目,在重点河道和湖库完成建设7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周巷和龙山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活性炭再生中心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并同步开展环评、能评、安评、稳评工作;积极推进东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垃圾焚烧炉排炉(三期)工程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