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085K/2023-172440

发布机构: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日期:

2023-02-22

成文日期:

2023-02-22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2023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服务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提能力、塑铁军、严监管、强服务,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贡献生态力量。

主要目标:2023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全年PM2.5浓度控制在29μg/m3以下;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8.9%,13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60%,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达到省级三星“无废城市”创建标准并申报;全面完成亚运会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锻造环保铁军队伍

以“讲政治、提素养、严作风”为抓手,纵深推进环保铁军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协作、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一是全面推进机关政治建设。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旗舰”作用,示范带动全局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绩效。统筹谋划各党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推动生态环境业务工作提档升级。深化“1+3+6”党建品牌和“群众事”系列党建工作室建设,建成2个基层党建工作室,实现基层站所党建活动室全覆盖。强化机关党委统领作用,积极打造具有生态环境特色的支部党日活动,强化为民办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积极推进干部“综合素养”建设。以业务综合、能力全面为目标,常态化开展入企下基层、轮流说业务、主题大讲堂等活动。以“周二夜学”为平台,安排班子、中层、业务骨干参加讲课,分享经验做法,倡导和鼓励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品读理论、钻研业务、撰写体会、述职比拼。积极树立讲担当、重担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以党员干部积分管理2.0为抓手,开展季度评星活动、风采展示等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干部争拼赶超“潜能”。

三是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以建设清廉机关为重点,常态化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并动态更新,采用专家授课、参观教育基地等手段开展警示教育,持续抓好作风纪律的监督检查和整顿,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织密筑牢廉政防线。新建“一墙一林”(“溪上青莲”廉政文化墙;生态环保铁军林),具象清正廉洁、不惧艰难的生态环境精神符号。组织开展市委巡察“回头看”整改再深化、再巩固工作,坚持举一反三,强化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能力,持续完善长效机制,构筑廉政防腐体系。

二、实施国创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为目标,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全方位提升美丽慈溪建设水平。

一是攻坚各项指标达标。提前谋划开展新一轮国创基本条件和指标评估,动态跟踪国创指标调整情况,掌握我市国创短板弱项和攻坚方向,下好“先手棋”。对标对表国创条件和指标评估结果,结合《慈溪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25年)》、《慈溪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要求,积极打好达标攻坚战。强化市美丽办牵头协调作用,明确年度攻坚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特别是新增指标),完善调度、督办等机制,狠抓落实。强化攻坚保障,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交流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碰到的困难问题。

二是推进美丽慈溪建设。根据美丽宁波建设年度工作责任书,结合《美丽慈溪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相关要求,出台美丽慈溪建设任务书,并及时做好任务分解、按月调度及年度总结等工作,加强对账自查和预警提醒,按时序要求推进年度任务,强化特色亮点、举措成效的挖掘、提炼和总结。同时,围绕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开展《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

三是强化提升满意度。以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指标突破85分为攻坚目标,统筹谋划全市满意度提升年度宣传方案,为国创攻坚做好满意度相关指标达标保障。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契机,依托抖音、微信等公众使用度较高的自媒体,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以公众参与促进满意度提升。同时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宣传积极性,按照常态、集中相结合的要求,全年不间断开展满意度提升工作。每季度组织满意度调查模拟测评,定期通报排名考核,压实镇(街道)满意度提升主体责任。分析研判模拟测评数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提升镇(街道)宣传精准性。

三、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紧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弱项,以“比作风赛业绩”生态环境专项行动为抓手,发挥生态环境报表考核导向作用,持续深入打好三大保卫战。

一是全面推进空气质量提质突围。强化市大气办统筹协调,对照《慈溪市环境空气质量提质突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12个重点项目,成立整改专班、细化目标任务、实施挂图作战,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合力推动治气工作。全面摸清涉VOCs领域产业集群底数,会同经信部门制定分类整治方案,并按计划推进整改。深化VOCs综合治理,制定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计划和配套激励政策,确保30家企业完成源头替代、465家企业分类完成活性炭设施、废气收集系统、电力监控安装或末端高效设施等改造。牵头推进1家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建设,建立全市活性炭规范采购、统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监督管理体系。委托省环科院大气所驻点帮扶,提升空气质量数据分析研究能力。强化精准监管和科技治污,利用走航监测、高空瞭望、空气微站、企业端VOCs在线监控等设备开展多维度监督检查,不断完善“智慧索源、靶向消源”的大气精准监管模式。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做好餐饮油烟“禁设区”划定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柴油车和叉车淘汰改造。

二是夯实断面水质改善基础。高标准开展1个市级以上标杆园区创建,推进5个以上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开展饮用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修订饮用水源生态补偿实施意见,审计评估2020-2022年三年饮用水源补偿资金使用成效。强化海洋污染防控,开展“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推进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以74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为基础,动态掌握区域水环境质量,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会同市水治中心对23个水质断面所在河道探索实施绩效考评办法和奖惩机制,实现奖优罚劣。

三是全力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无废专班牵头协调作用,加大“无废城市”细胞培育,强化“无废理念”宣传引导,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申报,力争通过省无废办评估。推进固废处理设施建设,督促责任单位加快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东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等设施建设,完成我市2.5万吨铝灰渣利用处置项目,推进轴承行业危废减量化试点。依托现有收运单位,持续扩大工业固废收运覆盖面,推动全市产废单位纳入监管网络。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根据受污染耕地源解析成果,开展污染耕地控(断)源工作。开展在产重点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完成东方铜业冶炼地块土壤污染修复。

此外,强化辐射管理工作,加强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检查,现场检查重点核辐射利用单位的频次确保达到每年三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废源清零行动。

四、强化监管服务,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强化行业整治和执法倒逼,突出要素保障,探索加强第三方环保机构监管机制,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借势借力开展行业整治。以制造业全域产业整治及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为契机,做好结合文章,有序推进行业整治工作。根据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三年行动方案,继续做好企业环保治理提标复查工作,对措施落实不到位、复查不达标的,给予停产整改,验收通过前不得生产。同时落实好废塑料整治专班职责,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及时跟进各部门工作进度,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高压态势强化执法监管。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开展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三同时”与排污许可等10大类专项行动。牵头抓好各项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整改,按期保质推进各项整改任务。强化长效管理,对销号问题适时开展“回头看”,严防整改问题反弹。以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垃圾回收站(点)等重点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化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切实消除各类环境问题隐患。

三是持续优化环境要素保障。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排污权指标,盘活现有存量,努力挖潜增效。抓重点工程项目减排,及早对接谋划,跟踪督促工程进度,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减排任务。开展VOCs排污权交易试点,盘活VOCs环境要素指标。深化排污权交易机制,制定全省统一排污权交易制度配套相关操作办法,建立排污权交易事前承诺告知、事中交易跟踪和事后严格监管的全流程机制,做好省平台竞价交易服务指导和跟踪监督,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指标需求。

四是强化第三方环保机构监管。摸清梳理环评、监测等环保机构运行过程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探索第三方环保机构监管制度。谋划开展第三方环保管家、环保设备单位监管试点工作,会同宁波环保产业协会研究,适时出台生态环境社会化服务机构技术规程、环保产业专业技术指南等监管办法,实施机构红黑榜、失信名单等制约举措。同时加大惩处力度,以精准执法推动分级管理,严厉打击不法第三方环保机构及不法排污企业。

五、勇于突破革新,强化综合能力建设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以数字化改革推进业务模式重塑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重塑,并做好迭代升级,推动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启动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多跨协同、高效应用、解决问题为目标,强化大气环境整体智治,提高预测预报能力、精准发现问题能力,谋划建设治气项目,着重建设大气治理一本账、污染管控分析、PM2.5和O3“双控双减”联动靶向监管等内容,实现多部门治气联动靶向监管和问题处置高效闭环管理。加强与财政、发改部门对接沟通,落实财政资金安排和项目立项相关工作,推动治气项目尽快落地,早日完成项目上线和试运行。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实体化运作,充分发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指挥、考核、督办、协同等五大功能,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强化调度机制,以美丽慈溪建设任务书、七张问题清单、生态文明建设报表为抓手,将主要目标指标、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年度工作任务按时序推进。

三是强化业务能力建设。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履职量化考核评估办法,科学量化评估执法线干部履职效能,并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配齐用好各类监测、执法装备,购置手持式VOCs检测仪、热成像无人机等科技装备,更新完善实验室仪器和应急监测设备,进一步提升硬件能力。依托各类监管、监测系统,强化全局干部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时判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违法行为等,尝试将简单的数据转变为有效的管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