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1064/2023-172605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发布日期:

2023-02-27

成文日期:

2023-02-2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2021年度慈溪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发布日期:2023-02-27 15:35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

2022年9月26日在慈溪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精神和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2019年以来,市政府已连续三年向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专项报告了行政事业、国有企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并根据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整改。现将2021年度慈溪市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度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1年度我市(不含前湾新区,下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汇总反映了我市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下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2021年度,我市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各级全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共计132户。2021年度我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36.37亿元,同比增长5.9%;负债总额928.50亿元,同比增长7.7%;净资产总额507.87亿元,同比增长2.6%。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2021年度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302.37亿元,同比增长10.1%;负债总额 118.32亿元,同比减少1.2%;净资产 184.05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247.8亿元,负债总额95.99亿元,净资产151.81亿元。镇级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54.57亿元,负债总额22.33亿元,净资产32.24亿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我市国有土地面积31844.55公顷,森林总面积19176.73公顷,湿地总面积2431.21公顷,水资源总量16.35亿立方米。全市海域面积为39323公顷,大陆海岸线长91.375千米,全市无海岛。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2021年我市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监管,资产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推进整合重组,改革考核机制。一是推进国企整合重组,“输血送氧”夯实发展基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原七大集团及有关国企整合重组为建设、交通、农旅、工贸等四大集团,推动国有企业向投资主体、融资主体、市场经营主体“三个主体”转型。二是改革考核分配机制,挖潜增效加快国企转型。突出“三个主体”履责业绩,“一企一策”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深化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出台《慈溪市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慈溪市国有企业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由监管部门调控企业收入分配总体水平,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内部薪酬分配,进一步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

2.落实审议整改,提升监管手段。一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国有资源整合重组,稳步推进竞争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创新企业经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明确资产管理职责,分类分步开展盘活处置,如慈溪建设集团拍卖处置房屋142套,面积18697.41平方米,回笼资金17701.40万元,经营管理出租房屋209处,出租面积达133671.78平方米,年租金收入2261万元,整改期间完成了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招商工作,盘活了原青少年宫房产。排摸政府锁定房源底数,梳理现行各类政府房源锁定政策,制定统筹管理和盘活使用方案。三是实施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提升工程,在原有2家AA+信用评级、4家AA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又新增AA信用评级国有企业2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集团化管理财务统一核算工作,搭建国有企业资金管控平台,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登记数据。

3.完善治理结构,形成监督闭环。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放活管好完善国企经营机制。梳理明确市直公司的功能定位、股权结构、主责主业、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指导督促市直公司开展清产核资、股权整合,逐步建立集团总部管资本、二级子公司管产业、三级子公司管业态的公司组织架构。二是借助各方监督力量,严防风险形成监督闭环。借力上级巡视巡察,以整改落实促进工作提升。先后开展了国企党建、劳动用工、减租工作、资金存放、违规经营投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会计信息失真、消费扶贫、清理拖欠账款等专项自查,对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足抓紧整改提升,建立市直公司及其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统计的常态化调查机制和台账。

4.强化资本运作,加强规划引导。一是强化国有资本运作,开拓创新提升投融资能力。与宁波通商集团签订国改基金合作及服务地方产业投资赋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制定慈溪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投资引导基金组建方案,出台《市直公司市场化基金运作与管理办法(试行)》,完成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50亿元国改基金组建。启动国投公司公开市场评级提升工作,修订国有企业转贷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国有企业融资担保和转贷资金管理,做好国有企业及乡镇平台公司转贷工作。二是推动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局落地,系统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推动国有资本参与战略性、功能性和支柱性项目,尝试在重点领域或新兴产业中投资布局,培育国有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截至2021年末,落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6个,总投资规模2.39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落实条例要求,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全力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在现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慈溪市市级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慈溪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有力提升了资产管理水平。二是严格贯彻财政部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公路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制度,夯实部门主体责任。

2.紧扣重点环节,落实整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人大审议意见,对政府资产特定问题调查整改剩余问题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完成整改11条,办理权证58宗。二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新建资产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新建资产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了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权证登记等工作。三是建立全口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制度,有序开展每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报,摸清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底数,为市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情况奠定了基础。

3.政府过紧日子,强化财政职能。一是开展跨部门资产调剂,温医大研究生院(宁波)与医工所、宁大科技学院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资产使用410万元,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二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要求,探索我市市级政府公益仓建设工作,促进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等资产的循环利用。三是全面开展我市国有资产(资源)排摸工作,摸清家底,提出规范管理意见,有效盘活和处置各类资产。

4.加大民生投入,发挥资产效能。一是加大卫生健康资产投入,我市卫生健康机构2021年资产总额32.50亿元,比上年增长7.4%。2021年我市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支持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二是加大教育系统资产投入,教育系统2021年资产总额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系列民生教育工程顺利运行。三是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提高文化场馆、体育场地等公共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程度。另外,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租金减免金额663.07万元。

5.夯实基础管理,提升绩效水平。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2021年,对农业、交通、文广、卫健、城管等部门和镇(街道)开展了内控建设重点抽查,监督并指导部门规范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做好2021年公路资产专项清查工作,清查结果统计我市公路总里程达1287.10公里。三是注重资产绩效管理。试行了新增大剧院演出设备设施等3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项目,从而提升资产绩效管理水平。四是构建全口径、全生命周期、全员管理的资产管理系统,依托财信系统资产管理模块,积极融入宁波市局“智慧财政”系统,利用资产云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水平。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完善统计核算,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改进自然资源清查统计。构建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完成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物量数据建库工作(含前湾新区)。二是探索研究资源资产核算方法。制定《慈溪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资产核算,探索研究自然资源实物量与价值量、质量与数量、存量与流量相结合的核算方法。三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第三次国土调查、历年国土变更调查、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等工作,及时掌握我市土地利用、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逐步建立自然资源数据收集和更新机制。

2.夯实管理基础,落实审议意见。根据人大审议意见,印发《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慈溪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审议意见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根据制定的工作责任分解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确保落到实处。形成《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慈溪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主要从“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完善统计核算,提高资源数据质量;坚持长效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统筹开发保护,坚守资源生态安全”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

3.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格局。一是高质量构建国土空间发展蓝图。配合“三区三线”试划,基本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市域“一心双核、三极四片”的空间格局。开展翠屏山片区等概念规划研究,启动慈溪市老329国道两侧区块整治开发提升规划。二是加强要素统筹保障,提高资源利用质效。2021年累计批准16个批次300个地块4550亩土地,涉及新增用地指标3943亩。出台《慈溪市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工业用地在用地期限内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三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继续落实《关于深化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要求,2021年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838亩,“慈溪存量土地盘活工作成效显著”获宁波督查激励。出台《慈溪市“十四五”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综合试验区建设,创建完成34个各类节水型载体。

4.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修复。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落实资源保护机制。全面推行市镇村三级“田长制”“林长制”和“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森林资源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二是加强耕地保护,抓好各类违法管控。完成耕地“非农化”调查及整改复垦工作。完成2021年度卫片执法工作,违法耕占比约0.8%。办理涉及土地案件90件,涉矿案件3件。三是拓展耕地垦造,推进生态整治修复。合理确定我市第一阶段恢复量为2.54万亩,2021年度我市上报已恢复耕地面积12000亩,位列各区县(市)第三。四是推进绿化造林,强化林业资源管理,完成新增国土绿化2330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林相优化1800亩,办理各类涉林行政处罚案件68件。五是加强巡查监管,深化海洋资源管理。开展违法侵占海域滩涂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养殖用海调查工作。

三、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狠抓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国有资产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地位不清,转型发展道阻且长。我市国有资产流动性较差,拆迁、在建工程等待核销的账面挂账资产逐年增长,国有资本收益率极低,县域国有企业信用评级已达瓶颈,直接融资受市场政策调整影响大。在统筹政府有效资源上,部门通力合作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政府部门所掌控的特许经营权未能最大限度支持国企。二是投资主体地位缺失,要素平衡停留于纸面。国有企业承担的公益性任务投入与相应的资源资产资金配置难以匹配。国有企业政府性项目资金支出规模已远超财政资金,但目前与财政资金监督相比,就企业财务指标、资金收入、支出缺乏上级政府和本级人大等的刚性约束,不利于国企金融风险防范。三是国资监管力量较弱,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干部政企交流渠道不畅,绩效考核业绩体现不突出,专业技术岗位和其他人员岗位薪酬差异化不明显,吸引、留住、集聚优秀人才的难度较大。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

一是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高。个别行政事业单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上缺乏绩效意识,配置上缺少长期规划,造成一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个别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二是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和账卡不符,资产报告底数不清等现象。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尚未完全纳入会计核算和资产监管范围。三是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资产缺少会计核算制度支撑,价值认定标准模糊、不够准确,导致出现此类资产入账困难等问题。当前资产年报中统计文物只有计件数量,无价值计量金额。四是资产管理内控仍需加强。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不够重视,各个归口管理部门未形成有效合力。内控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存在问题,从而出现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

一是资源资产调查标准有待统一。长期以来,各类自然资源调查标准和数据因各部门分类标准不同、调查的口径不同、调查的方法不同,造成调查的结果数据差异较大、数据标准不统一、权属不清晰。二是资源利用与保护有待整体规划。过去各部门多头管理,规划不协调、生态修复与保护分散、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资源价值核算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仍处于以资源投入为主的发展阶段,总体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注重经济价值的发挥,对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衡量与核算机制及路径仍然不明晰。四是部分自然资源违法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自然资源违法的处罚力度,但违法用地、违法取水、违法采矿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自然资源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国有资产管理的下步举措

针对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按照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要求,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治理现代化,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效益。下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一是盘活资产扩大投资,防范风险稳增长。扎实推进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统筹整合市属资产资源及特许经营权,推动国有资本积极参与战略性、功能性和支柱性项目。推动港口码头、停车收费、城市广告等特许经营权无偿授予国有企业,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分类分步开展存量资产盘活处置扩大有效投资。二是加强企业集中监管,规范管理守底线。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专业力量建设,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权责清单。强化国企资金管控,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行情况的常态化分析,做好融资担保审批,深化完善国企转贷服务,树立底线思维,严守风险底线,切实防范风险事件。进一步推广国有企业集团化管理统一核算平台和银企直连项目,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国企财务核算和资金监管能力。推动国有资产统一监管,逐步压缩委托管理企业,明确国有企业管理职责,规范财经纪律,强化运营管理。三是突出党建政治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党委在公司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构建“四责协同”机制,深化清廉国企建设。推进国企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实施“一企一品”创建。以“三亮三比”为载体,推进国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做到资产管理人员落实,具体责任落实,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负责。完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重大资产管理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减少资产浪费和流失。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助推提质增效。全面推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严格各类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加强对土地、房屋、软件等重要资产的专项管理。定期进行资产清查,摸清国有资产存量增量。健全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将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分类登记入账,降低资产流失风险。三是创新盘活方式,提升资产绩效。加快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建设,创新开展“慈有公益仓”建设,发挥国有力量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引导作用。加强资产管理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四是加强信息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大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分析研究,提升信息管理水平。高度重视专业资产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切实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三)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职责,促进形成权责明晰、统一协调、信息互通、措施有力的联动管理机制。推进《慈溪市水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市级重要水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二是构建编制实施体系,持续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加快推进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将三条控制线纳入一张图管理。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测评价,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工业用地整治与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工作,协同制定腾退原则,分类明确整治村庄类型。加大资源生态执法力度,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及森林督查、采石、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环境执法监管。三是统筹开发保护,坚守资源生态安全。加强宣传警示教育,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建设。开展海域生境和生物资源调查、滨海植被调查、海洋生态本底调查和海洋生态综合评价工作。推进《慈溪市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及矿地利用调查研究报告》编制,开展废弃矿山治理行动。

以上是我市202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等三类资产的总体情况。我们将认真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推进国有资产公开透明、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社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数据口径说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