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00XM/2023-173746

发布机构: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3-17

成文日期:

2023-03-1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我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上级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比作风、赛业绩”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规划引领、要素保障、资源保护、高效服务”职能,为高质量建设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提供强力支撑。

(一)规划谋篇布局成效凸显。一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主动对接市级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调整方案,并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启用划定成果。二是全域国土整治稳步推进。加快编制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划定周巷片区作为我市先行示范片区,完成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初步方案,以及周巷片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三是各类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进展有序。开展老329国道整治概念规划及重点区块城市设计,深化老329国道空间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完成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规划方案国际竞赛。推进慈溪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开展老经济开发区和科教园区东区块城市设计、慈溪市中心城区战略发展及功能分区研究、重点轴线概念设计及西潮塘区块城市设计,均已完成深化设计方案。 

(二)资源要素保障精准有力。一是用地指标应保尽保。累计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247亩,其中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建设项目清单,11个项目列入宁波市重大项目清单。二是盘活存量多措并举。全面摸清底数,拟定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一地一策处置方案,切实打好新一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攻坚行动收官战。三是土地供应全面推进。全面研判市场需求,加快土地供应速度,全年供应土地6825亩。

(三)生态保护格局不断优化。一是打造“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加快“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应用贯通和高位视频安装,建立“一网一长一田一员”田长制工作体系,有效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现象。二是全力推进“千亩方”“万亩方”建设和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区“万亩方”项目和四灶浦-水云浦未利用地开发造地项目(一期)分别获评宁波市2021年度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和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完成2021年度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价,并在全省评价结果中位列宁波市第二,匡堰镇倡隆村等3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宁波市两个满分工程之一。。三是推进林海矿等自然资源协同保护。完成全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656亩和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3100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国有林场和2个“一村万树”示范村。完成3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和3座“绿色矿山”创建第三方评估。加强海岸线巡查,强化海域动态监管。

(四)改革驱动,基础服务管理提质增效。一是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深化“不动产登记限时办结承诺清单”,推广“智能自助大厅”应用。做好“不动产智治”场景贯通,实现高频事项落地。继续迭代升级“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拓宽“一窗平台”办理范围和基数。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施“综合测绘、多验合一”。成立项目全生命周期保障领导小组,全力做好我市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工作。三是加快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全面梳理系统数据,建立健全数据更新汇交和共享应用制度。以森林资源监管、森林防火、海洋灾害监测等业务需求为切入口,推动建设我市“南山北海中田”智保数字化场景。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抓“规划、保障、保护、服务”四大主责,以强化队伍建设和融合聚合为抓手,切实提升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助推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建设。

(一)构建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充分体现规划的统筹作用。全力推进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开展中心城区分区研究和总体城市设计,高水准推进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西潮塘区块、老经济开发区和科教园区东区块等重大区块城市设计,加强水系廊道和重要轴线构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启动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和新一轮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切实强化以规划引领促进乡村振兴。二是全面推进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根据宁波市政府明确的专项规划大纲,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全市专项规划编制。谋深谋细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进一步完善周巷示范片区项目布局方案。加快推进老329国道综合整治规划、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等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进一步完善全市规划“一张图”。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以新城河、潮塘江“十字”构架为主轴线,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提质更新,建立健全“政府主控、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改造模式,合理统筹安排区块建设时序。四是进一步加强建筑风貌的管控和引导。加强地块开发前规划研究,融入未来社区理念,探索配套设施集成落地。充分运用“多规合一”等数字化平台和三维建模、实景效果等数字化手段,引导项目审批建设,塑造区域特色风貌,带动历史文化传承。

(二)健全高效资源匹配机制。一是提升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力度。进一步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建立土地“征、转、供、用”全流程管理体系,提升项目匹配精准度。二是严格落实“减量化”发展理念。深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导各地深入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开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攻坚年”专项行动,深化“一地一策”消化清单。三是优化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坚持“城市经营”理念,合理确定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深化经营性用地带方案出让工作机制,推进工业用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先租后售”等供应方式。

(三)搭建全域全要素保护网络。一是完善“人技协防”的耕地保护新模式。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动执法力量全面下沉。优化“耕地智保”“天巡地查”等应用场景闭环处置机制,精准匹配预警问题,形成高效联动的执行合力,坚决遏制各类新增耕地“非农化”现象。二是全力推动城乡全域整治。大力实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有效推动老329国道沿线改造提升。进一步拓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挖整治潜力,实施四灶浦-水云浦未利用地开发造地项目(二期),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和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开展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和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大珍贵树种、彩色树种培育,高质量实施森林抚育和林相优化,不断提升固碳增汇能力。四是强化海洋资源管理。全面摸清海洋生态家底,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纵深推进海岸线动态监视监测,强化岸线日常管控。开展海洋精细化预警报,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五是持续推进全域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和持证矿山日常监管。按照“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原则,会同属地政府制定完善全市废弃矿山“一矿一策”整治方案。构建“政策提能、技术提级、管理提效”三大核心途径,不断提高持证矿山动态监管能力,统筹日常生产和生态复绿,持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四)推行线上线下集成创新。一是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走深走实。深化“不动产智治”场景贯通应用,持续推广智能自助大厅、电子证照、一件事改革和多事项联办等服务,探索实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深化“不动产登记限时办结承诺清单”,增强配齐“企业专窗”,重点提升涉企业务“60分钟办结”覆盖面,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省级优秀样板。二是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压缩项目审批时间。积极应用政务服务平台,引导群众企业办事由“窗口办”转向“网上办、自助办”。实施项目审批分区包干和AB岗,对城市更新、招商引资、民生建设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实专人挂图作战、靠前服务、并联审批,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强化测绘监测保障水平。建设覆盖全市的城市三维实景数据库,建设全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建筑实体数据资源,全面掌握全市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要素类型、分布、变化等情况,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城市体检评估和用途管制等工作。完善慈溪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数据建设和共享应用,常态化开展1:500、1:2000、城市地下空间、航空遥感影像、专题地图等数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