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23-177618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工业、交通/轻工纺织,工业、交通/化工,工业、交通/国防工业,工业、交通/航天、航空,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含电信)
2023-06-25
2023-06-25
面向社会
胡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激发民企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07号提案)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企业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围绕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共性问题,在提高企业发展信心、加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并会同市税务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市发改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进行了沟通,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提高企业发展信心方面
(一)组合式税费政策落地提信心。一是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自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征收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三是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5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二)强化政策惠企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统筹协调作用,聚焦国、省、宁波、慈溪四级稳经济一揽子和稳链纾困助企政策,全方位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宣传”、“部门+乡镇”、“服务平台+社会力量”、“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宣传模式,组织开展减负纾困政策宣传活动“线上+线下”50余场,印发减负纾困政策汇编3万余份,行政类场所电子屏滚动宣传,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22年累计为企业减负降本78.4亿元,总量列全市第3位,完成率117%。
(三)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及执法效率。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多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结合日常检查进企宣传、组织以“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周宣传和《海牙协定》宣传,并主动对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鼓励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团队,促进专利转化。充分发挥品牌指导站的作用,通过开展“你点我讲”知识产权系列培训活动,强化协会会员单位对企业商标、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能力,2022年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场,现场摆放易拉宝宣传画39个,发放宣传册700余份。二是政策扶持推动发展品牌经济。市政府出台《慈溪市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慈政办发〔2022〕38号),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政策性奖励资金提高至600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文件规定,调整2021年专利奖励资金,国内专利授权奖励调整为每件1700元,pct授权调整为7500元,并完成2021年度商标、专利、品牌扶持政策兑现工作。三是探索多种培训办法,提高执法效率。为全面提升一线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应对复杂监管实际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能力,提高办理重特大案件、新型复杂性案件和典型案件的数量质量,采取“交叉执法”、“错时执法”、“干部跟班执法”等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组织举办2022年专利行政执法实务培训,对相关执法人员开展业务的精细化培训指导,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强化司法保护力度,完善快速维权机制。一是企解纷途径进一步拓宽。2021年成立慈溪市律谐商事调解中心(简称商调中心),系宁波首家商事调解组织。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创新推进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意见》,与市法院全方位加强诉调对接合作,拓展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渠道,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商调中心聚焦涉金融、贸易、知识产权等商事争议化解,持续加强调解员专业性建设。全面整合律师调解员队伍资源,印发调解员工作手册,制订调解业务培训计划,对接设立商调中心驻律师事务所、法庭工作站,切实提升商事纠纷化解成功率。自实体化运作以来至今,商调中心累计成功调解涉企商事纠纷231件,涉及标1.194亿元,调解成功率达82.5%。二是“公证E通”项目进一步惠企。在慈溪市数字公证综合服务系统(“公证E通”提升)项目建设中,特别新增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企业可以通过“公证E通”手机端或者PC端“智慧保管箱”APP开展知识产权在先权利存证、执法仪取证和侵权证据固定,通过“知产公证”模块办理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和商标转移声明公证,还可能通过“在线签约”模块开展在线签约,全链贯通知识产权在线签约、存证固证、合同公证等服务。《慈溪“公证E通”实现公证办理流程全链重塑》入选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五)专项活动、暖心助企。2022年,企业内外承压、发展遇阻,为稳企业强主体,我市在宁波各县市区中率先出台《关于开展“企业暖心、我们同行”专项助企“三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慈党办发〔2022〕16号),积极开展专项助企系列活动,建立新一轮“市领导、市级部门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业务骨干、镇街道干部”一对一精准结对助企服务员队伍,围绕“保稳、促进、提质”三大服务主线,共开展两轮“集中式、地毯式”强密度结对服务活动,有力助推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稳住企业发展信心,全力营造政企同心、共克时艰浓厚氛围。专项活动实施以来累计走访联系服务企业8000余家次,落实“助企专员(前台首办)+跨部门(中台联办)+制高办(后台督办)”全流程闭环办理模式,全年共受理办结企业“政策咨询、融资服务、厂房购租”等诉求问题1万余个。累计通过短信、微信、直播、巡讲会等“线上+线下”多载体多形式宣传“减负降本、助企纾困”等专题政策3万余条次、发放宣传册2万余份。同时,全力依托省企业码、宁波企业综合服务大平台、慈溪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和各地各部门企服窗口平台、优质市场化服务机构等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服务全扩面。
二、加强要素保障方面
(一)强化政策保障。紧盯企业关注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支持企业扩大投资政策。企业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自2019年4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进项税额不再分2年抵扣。纳税人可在购进当期,一次性予以抵扣。二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二)优化人才服务。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人才引领创新战略,针对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相继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重点扶持。在人才安居方面,落实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货币性补贴政策,高端人才在人才公寓申购时享受优先待遇。2022年,我市兑现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货币性补贴177万元。在人才子女入学方面,对研究生、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宁波市拔尖及以上层次人才等高端人才给予优待,人才子女可以享受就读市属公办学校、选择就读等待遇。下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完善高端人才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慈溪创新创业。
(三)精准金融服务。一是完善金融激励机制。每年设立300万元金融机构考核激励专项资金,同时设立“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先进银行奖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资金投放、优化资源配置。截至3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986.82亿元,较年初增加224.39亿元,同比增长28.95%。二是强化金融助企纾困。加大因疫情等原因短期经营困难企业金融保障力度,鼓励辖区金融机构出台免息、减息等优惠政策,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模式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展期和续贷服务。落实5000万元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融资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按年度利率1.5% (150BP)的标准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贴息资金2330万元,惠及企业2058家。下步,对于资信较好、暂遇经营困难的企业,我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也将积极发挥协调服务职能,协调金融机构采取无还本续贷、延迟贷款期限、减免逾期利息等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用好各项金融配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三、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一)优化纳税服务环境。一是办税方式“非接触”,大力推行网上办渠道,让纳税人少跑马路、多跑网路。二是纳税服务“不打折”,严格落实各项服务制度,推行容缺办理服务。三是落实上级“一网通办”,通过“零见面”平台配合市监部门进行涉税市场主体落户,实现纳税人自市监部门登记、税务登记至开票领票网上一次性办结,做到纳税人零次跑,提高一件事服务能力。四是推进纳税信用管理,用情用心做好纳税信用工作,促进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增强纳税信用意识,营造守信营商环境。
(二)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在最新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慈溪企业融资便利度98.44分,全省领先。督促金融机构增强基层支行信贷审批权限,减少信贷审批环节和手续,提高不良容忍度,大力倡导发放信用贷款,延长贷款归还期限。如慈溪农商行下放审批权限,将民营小微企业最高1500万元的抵押贷款和500万元的信用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各乡镇支行,最快当天可完成审批、放款,实现小微贷款“镇内办”。
(三)优化商事政务环境。一是做优企业开办“一件事”,提升准入便利度。依托浙江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将企业开办“一件事”扩链至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七大业务,实现“全流程、全时段、一张网”通办,一日办结率达100%。同时,推行网上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选择等申报模式,最大程度赋予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提升办理便捷性。2022年,全市共有6827家企业通过全程网办平台开办企业,网办率达99.9%。二是做深“证照分离”改革,降低准营门槛。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迭代升级,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动态清单管理,不断精简审批事项和流程,共梳理产生慈溪市级办理事项82项,其中实行告知承诺事项40项,占比48.78%。2022年,全市“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办件量达8480件,其中告知承诺方式办理1762件。
以上是我们的答复意见和措施,如有不当,请予以批评指正。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企业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为我市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