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10C/2023-179010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发布日期:

2023-07-19

成文日期:

2023-07-19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51号建议的答复

邹鲁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慈溪市教育局秉持“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协同各部门着力构建“慈有优教”理念下的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2021年,慈溪市创建成为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2022年,新成立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并成功创建省首批县级心理辅导中心。

(一)防疏并举,提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加强多样化心育课程指导,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以固定课时纳入课表。各校组织开展各类心理主题班会课、心理拓展课、心理选修课、校本课程等活动。目前每年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达80多场次。编制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学生“一人一技”“一人一艺”,保证每日1小时阳光体育时间,构建心育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将学生心理健康监管纳入网格预警重要事项,按照师生比1:15建立“心网格”,并设立“知心导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重诊断治疗向重防范干预转变。每学期初运用心理测评软件或量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学生情绪状态、亲子关系、家庭变故等信息,特别加强对长假前后、考试季等重点节点的信息综合研判。截至目前,已完成今年全市中小学生13万余人春季心理健康排摸,对排摸后存在各类心理危机的学生逐一制定高危学生干预方案。建立“班级-校级-市级”三级螺旋上升式心理服务模式。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由“知心导师”点对点化解;复杂心理问题经学校评估研判后服务升级,转介至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由暖心团队集中把脉、研判策略、优化方法;高危心理问题则建立校医联动机制,实施内外闭环式心理评估与辅导干预。各校个体心理辅导室在每周一到每周五向全体学生开放,寄宿制学校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其他学校每天开放时间至少2小时,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随时能够寻求帮助。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开设公益咨询服务,开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公布成长指导资源服务清单,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化解生涯困惑、纾解身心焦虑、调节亲子矛盾,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累计提供心理咨询超1.4万人次。

(二)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心育”功能

我市129所中小学均已开办家长学校,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家长学校12所。线上线下持续擦亮“智慧父母,让爱‘育’见未来”“我与孩子共成长家长沙龙”“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家庭教育品牌,结合家庭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云课堂”、线上微课、专家讲座、案例访谈、送教上门等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观念与方法,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累计惠及10万余人次。市妇联以打造“慈家有方”家庭教育品牌为目标,深入挖掘家庭教育服务资源,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服务阵地,切实搭建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家庭教育建设机制。推动家庭教育进机关进党校,2023年度将家庭教育课程纳入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课程和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名家论坛)。在市妇儿活动中心开设家庭教育课30场次,其中,市妇联主席开展“家庭教育慢慢聊”专题讲座12场。推动家庭教育进基层,市妇联2022年度“家庭教育大讲堂”基层巡讲活动共送课进村(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驿站、企业家长学校96堂。全市各镇(街道)妇联推动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推广,龙山镇成立家长学院,古塘街道和观海卫镇均成立家庭教育联盟。通过大力推动家庭教育的普及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进而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市总工会通过职工幸福家庭成长微课堂、好家风学堂推动职工个人成长课程和家庭教育公益讲座,2022年打造全市首家职工家庭教育基地,开设职工家庭教育直播间,组建职工家庭教育讲师团,打造分层分段家庭教育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漂流会与沙龙研讨,举办亲子同乐会和健康家庭大奖赛等,近5年来,共实施上线幸福课堂110期,送家庭教育进企业15场,读书分享会500场,累计受益职工家庭8万余户。

(三)加强培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

市教育持续完善以“名师为引领、专职为骨干、兼职为支撑、班主任为主导、任课教师参与”的全员心育体系。建立市-镇-校-班四级联动培训体系,与浙江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与心理咨询个案研讨督导,大力培养心育专业队伍。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暖心服务团队,定期通过个案研讨、课程研究、心理调研和心理科研等形式为团队全方位充电赋能。2023年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分管校长、专兼职心理教师、中学班主任参加“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全员教师心理问题识别处理、个案辅导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目前,我市已有15000余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师C级证书,400名教师获得B证,持证率达100%(除新任教师外),持证数量居宁波大市前列。今年新公开招聘心理教师13名,系历年最多。市卫健局利用医院优势,加强对学校心理老师的培训,心理老师定期前往医院学习相关心理疾病所伴随的症状,掌握相应的访谈技术,以便帮助青少年得到更专业的帮助和救助。组织心理热线接线员参加心理援助热线技术培训,做好对热线团队的综合管理、指导、培训。

(四)凝聚合力,共筑学生心理健康屏障

2022年11月,市教育局成立省内首个县级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以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带动青少年心育为抓手,统筹家校社资源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3年3月,市教育局、市检察院、市妇联联合成立花季关护家庭教育指导站,为全体家长提供普惠性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服务,涵盖亲子关系、正面管教、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累计服务近13万个家庭。市教育局联合市第七人民医院专业心理团队开展“医教深度合作”项目,心理专家定期坐诊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开通绿色门诊,每周5次(周一、三、四、五、六下午)中心邀请医院心理专家坐诊,定期公布每月坐诊专家安排表,供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提供针对性诊疗服务。自4月下旬“分诊点”开设以来,累计服务学生108人次,有效解决受心理问题困扰学生和家长的就医难题,也为学校更精准地把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力依据。2022年市卫健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走进学校、社区、假日学校,面对学生、老师进行心理健康宣传33场次,受益人数达3300余人。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分别依托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第七人民医院开设市级心理热线,由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接线并答复。市民政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慈溪市益米阳光社会服务工作中心、慈溪市青禾爱心俱乐部合作开展儿童个案服务和素质拓展服务项目,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行为纠偏、专注力培养、情绪调控等服务,协助未成年人改善困境、增强自信,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阵地引领作用,将关爱辐射至各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和父母亲职教育,让家长掌握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式。

二、下步工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根据您的建议,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相关工作:

一是完善心育服务机制。出台新时代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系统性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研训一体机制。力争在三年内中小学校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教师,并组织系统化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实施区域学校分类管控。实施学校分层分类管控,尤其要对城区学校、初中段学校、民办学校等加大指导督查力度。定期发布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对危机事件高发学校、高危群体、高危时段进行提前预警,提高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是提升社会协同服务能力。加强与检察、民政、卫健、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五是继续深化家校共建工作。大力推进家长课堂建设,帮助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提升家长亲子教育理念,提高亲子沟通技巧,家校联合,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慈溪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

慈溪市教育局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市民政局。

联 系 人:胡凌云

联系电话:639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