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777114Y/2023-179097

发布机构:

市人力社保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7-19

成文日期:

2023-07-19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9 15:56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李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工业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建议》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市教育局、经信局进行商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健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实效。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力开展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行动。实施“上林工匠”培养工程。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1.87亿元,用于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企业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制培训、公共实训等,并定期组织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赴外进修培训;如2022年全市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81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占比超45%。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评价一体化工作,已累计指导102家企业获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企业已自主完成技能人才评价发证10310人,其中高级工3555人、技师337人。不定期开展“上林名匠”系列评选活动,已累计评选出“上林金匠”10名、“上林银匠”16名、“上林工匠”43名,今年面向工业企业正在开展新一轮“上林名匠”系列评选(已经专家评审,正进入公示和发文环节,预计将有15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入选)。此外,定期开展企业经管人才培训,2022年全市共举办21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人次超2000人,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高效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工厂建设、工业设计等。

二是大力开展工匠人才培养平台锻造行动。支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其在技艺研发、传授技艺、技术攻关等方面的作用,已建成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8家,其中省级6家、宁波市级5家,各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开展以师带徒超4000人次,促进“薪火”传承。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投入750万元资金用于5所市属职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去年以来新增4000万元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用于上述职技院校购置教育培训设备,现已建成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家、宁波市155公共实训基地1家、市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4家,累计开展企业实训超2万人次。率先在省内建成县域共建共享一体化培训平台——慈溪匠心学院,以“开放、协同、共建、共享”为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采取招生、培训、鉴(认)定、就业闭环式服务,推行课程、课时、师资、质量全过程管理,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生源全方位共享,助力经济发展,打造匠心品牌;现拥有场地4000平方米,汇集了市内外优质培训机构20余家,培训项目涵盖钳工等40余个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的职业(工种),已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5000余名。

三是大力开展校企产教训融合发展行动。我市5所市属职校,其中4所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为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近四年共培养了14689名中职毕业生,“双证书”取得率达100%,其中获职业资格中级工及以上达6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同时,依托5所市属职校,组建了慈溪市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集团、宁波慈溪小家电智造职业教育集团等7个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并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工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至今已与公牛集团、汇丽机电、中大力德等28家企业协作建立校企优秀合作基地,累计12个专业7831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慈溪职高、慈溪技师学院申报项目均入选宁波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项目。

近年来,我市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系列问题等,尚需要予以重视加以解决。下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您提出的建议意见,以助推我市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方位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企业是用人主体,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职工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技能培训制度,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规定,有效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支持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岗前培训、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以师带徒培训等,支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支持企业设立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推动技能传承、技能攻关和技能推广。引导企业独立办学,支持和鼓励更多优质企业利用自身资源,面向社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引导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进行兼职任教。鼓励企业与企业技术共享,以点带面,让更多技术型人才充实到生产经营中来。

二是推动产教产训深度融合。以企业技能人才培育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与宁大科技学院和其他中高职院校的合作,着力培育大批具有现代企业精益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组织技能岗位新招用员工、转岗员工和在职职工参加学徒制培训,通过校企共定培养方案、共担培养成本,产教融合共同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按规定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各项激励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此外,我市中职学校也将进一步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特别是升入高校的毕业生,通过多种途径跟企业合作对接,让更多的本地高校毕业生回本地企业工作,服务我市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坚持实行分类分级评价。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训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设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要以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设置,探索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氛围营造。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上级要求,定期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象、标准和目录范围,充分发挥补贴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重点面向工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评上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奖项,对企业一线在岗职工继续落实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适时组织开展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技能比武活动,定期举办技能人才宣传周、职业教育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