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777114Y/2023-179100
市人力社保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2023-07-19
2023-07-19
面向社会
李明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的建议》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承办意见答复如下:
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及时发现人才、科学使用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至关重要。为使人才服务更精准优化,我局积极贯彻改革精神,探索高效可行的路径方法,逐步构建起一套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我市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高效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打造上林人才培养工程,贯通各类人才交流融合。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更优人才生态圈,2021年我局在115人才培养工程基础上,创新启动了升级版的上林人才培养工程。从全市共遴选出一、二、三层次培养人选417名,覆盖11项人才类别。与以往相比,新的人才培养工程贯通高层次专技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交流融合,全面打造了一支立体多元、综合性强的本土人才队伍。其中,企业人才比例接近40%,较好体现了慈溪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上月,又针对企业技术研发、企业经营管理、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开展增选,新选拔企业人才38名。
二、打破不同人才评价壁垒,畅通专技技能互认通道。为推进技能等级和职称等级贯通,打造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局加大了对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索实践力度。一方面,鼓励在生产一线从事技能工作且取得突出业绩的人员,申报相应工程技术专业职称,并调整优化工程系列初中级职称量化评价标准,通过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赋分权重,更好体现两类人才的互通导向。目前慈溪一批“上林名匠”已率先“试水”,并成功取得职称证书。一方面,引导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技人才,积极参加企业内部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评定,通过积极倡导“一人双证”,实现专技人才与技能人才量质双提升。
三、加快高层次人才直升通道,助力人才蓄水池建设。为探索完善特殊优秀人才认定标准,进一步畅通高级职称直接申报渠道,2021年省人社厅出台了针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职称“直通车”评审办法。该办法坚持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对在我省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技人才,申报正高、副高级职称开设了一条特殊评价的“绿色通道”。同时,对虽未取得经济师资格,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管理高层,允许破格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资格,使广大创业创新人才及时享受到职称改革的政策“红利”。
四、贯彻职称制度改革精神,推进职称自主评价试点。为全面贯彻职称改革精神,把选才用才的“指挥棒”交给行业企业,我局转变人才评价方式,从原先政府部门“一家评”转为行业协会、企业“大家评”。一方面,积极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牵头制定相关专业评价标准,面向所在行业领域组织开展职称评审。2018年在汽配行业率先开展工程师职称自主评价试点,给一批虽无学历、资历但业绩成果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职称晋升通道。一方面,主动指导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体现企业特色的职称评价标准,通过评用结合突出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近年来,公牛、慈星、宝工等企业相继开展工程师职称自主评价试点,累计已有200余人取得宁波市人社局下发的中级职称证书。
五、激发技能人才内在活力,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认定。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强化“业绩+贡献”的评价导向,最大限度释放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近年来我局加大评审权限下放力度,支持引导一批龙头企业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目前,我市建成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02家,完成技能人才评价发证超万人,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和职工开展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内生动力,也为慈溪集聚更多高层次产业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下步,我局将继续提高对企业人才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遵循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丰富评价手段,畅通评价渠道,进一步健全灵活多元的人才评价机制,为广大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提供更优服务。
一、进一步推进职称自主评价试点。今年我局计划推荐迦南、同舟等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宁波中级职称试点,赋予企业更多用人自主权,尤其评价标准的专业性、针对性更强,也更贴合企业专技人才实际。通过加快内部人才培养,搭建企业人才梯队,持续扩大工业领域社会化评审改革成效。
二、进一步扩大技能等级认定范围。鼓励引导一批龙头企业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使评价内容更加趋向多维化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更加呈现精准化与增值性。
三、拓展制造业职业技能等级设置。探索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进一步建强技能人才队伍。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