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777114Y/2023-179077
市人力社保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2023-07-19
2023-07-19
面向社会
曹建波、徐杭杰、黄松松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升“技能慈溪”继续领跑全省的建议》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财政、教育、科技、经信等部门进行商议,现将承办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慈溪市全面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全链条”工作机制建设,致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过去三年,每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数、新增高技能人才数均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数9.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4.9%,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注重政策总体谋划布局。实施“上林工匠”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上林工匠”建设工程、人才培育工程、引才集聚工程,完善“上林工匠”评价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市镇联动工作机制和联络员队伍,有力保障各项工作落实。二是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享受职工培训补贴各项政策,已累计提取1.87亿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专项用于各类培训补贴。
二、创新模式激发技能人才内在活力。一是实施高技能人才研修工程。根据企业和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如举办“上林工匠”高级研修班、高技能人才模块化研修班、新型学徒制培训班等,并选送优秀高技能人才赴外开展高技能研修。二是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以赛代评等工作,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扩量提质。我市已有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02家,完成技能人才评价发证1万余人。同时每两年举办“技能之星”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人员给予最高1万元的奖励及“技能之星”、“技术能手”等荣誉,去年有2450人通过比赛方式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
三、实施工匠人才培养平台锻造行动。一是加强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抓好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其在技艺研发、技能传承、技术攻关等方面的作用,我市现有慈溪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8家,累计开展以师带徒超4000人次,有力促进“薪火”传承。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2000万元,其中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25万元。二是探索建立县域共建共享培训平台。2021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域级一体化培训平台——慈溪匠心学院,汇集培训机构20余家,培训项目涵盖40余个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的职业(工种),累计培养技能人才4000余名。
四、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发展职业教育。一是围绕我市产业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组建慈溪市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集团、宁波慈溪小家电智造职业教育集团、“金鹰”产教联盟等教育集团(产业学院)10个,直接对接我市模具制造、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我市108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去年入选浙江省和宁波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创建项目3个,启动宁波市紧缺型专业建设项目6项,新增校企共建紧缺专业建设3项。二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试点。2021年投入1.8亿新建行知职高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用于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成为浙江省首批改革试点项目。
五、弘扬工匠精神倡导技能报国情怀。一是积极开展“上林名匠”评选活动,累计产生“上林金匠”13名、“上林银匠”25名、“上林工匠”57名,给予经费奖励和休假服务。举办“上林名匠”技能成果展,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创业创新典型。二是出台《慈溪市上林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贯通高层次专技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交流融合。2021年共选拔一、二、三层次培养人选417人,其中,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入选比例占40%。三是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与“浙江工匠”“宁波工匠”系列评选,2021年以来,我市入选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5名、浙江青年工匠48名;入选宁波杰出工匠3名、宁波工匠19名、宁波青年工匠51名,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技能人才层级。
六、优化人才政策提升工匠社会地位。一是完善技能人才配套服务政策,在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申请居住证、子女入学等方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参照相关层级专技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在招录事业编制人员时,鼓励符合条件的职技院校毕业生积极报考。二是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安排一定的高技能人才名额,营造技能报国、岗位成才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我市在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下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工匠队伍培育。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6千名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
一、创新模式营造氛围,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一是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按照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社会化认定的要求,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引导,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并健全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考核评估机制,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相应奖励。二是以企业技能人才培育需求为导向,加大与宁大科院和其他中高职院校的合作,着力培育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共定培养方案、共担培养成本,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探索开展产训结合企业试点,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职工开展培训,提升全产业链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益。
二、运用产业链思维,建强技能工匠队伍。一是实施“上林工匠”培育行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建设产业学院。二是构建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重点,打破两类人才评价壁垒,畅通互认贯通渠道,积极倡导“一人双证”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快建设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设置,探索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
三、健全工匠激励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一是强化先进典型带动,结合“人才科技周·技能成果展”、“世界青年技能日”“谷雨人才日”等载体,加大技能人才宣传力度,营造慈溪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氛围。二是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评浙江工匠、宁波工匠等重大奖项,落实安居、落户、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在慈幸福指数。三是引导企业按照岗位需求,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与管理人员、研究人才在职位、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并提供一定的学历提升机会,拓宽优秀高技能人才上升渠道。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