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421869759/2023-179537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3-07-28

成文日期:

2023-07-2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28 11:25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刘晓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答复如下:

刘晓颖委员针对慈溪中药材种植现状的分析和看法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客观。

全市中药材种植主要包括麦冬、铁皮石斛、三叶青、络用丝瓜等几个品种。面积较大且具传统影响力的中药材主要是慈溪麦冬。铁皮石斛和三叶青只是个别农场种植。丝瓜络产业与市政府对环境政策要求不符,前几年属于整治对象,不宜发展。

一、前几年做了以下努力

一是规划道地药材产业园、建立核心基地。慈溪市政府为了发展特色农业专门规划了道地药材产业园2200亩,供宁波金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慈溪麦冬等道地药材为主的中药材规范化、现代化、示范化的基地建设,以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慈溪传统中药材的产业。2021年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实施了崇寿麦冬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二是组建专业团队。2012年以来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与金瑞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前期已向慈溪市农垦场及附近乡镇租用农业用地497亩,开始浙麦冬基地建设的相关基础工作。三是开展科研项目。成为工信部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资助项目,宁波市科技局“农科技富民项目”。 并与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复旦大学、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以期保证质量,提高产量。同时还在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栽培技术、机械移栽与采掘、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研究试验与开发等。2023年着手申报三叶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的宁波科技项目。四是参与标准制定。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形成了慈溪麦冬GAP栽培集成技术,并以该项技术与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一起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浙麦冬生产技术规程》(DB33/T950-2014)已颁布实施。并已着手GAP认证申报准备工作。2023年龙山三叶青种植园列入了宁波市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五是完成“地理标志”申报。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完成了“慈溪麦冬”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打下基础。六是市镇两级积极宣传推广“慈溪麦冬”。参加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第六届(慈溪)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推广麦冬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由镇党委书记亲自带货推介,推动麦冬销售。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报道10余次提高浙麦冬知名度,在傅家路文化礼堂打造了市内首个麦冬馆,宣传和介绍浙麦冬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技术研究。做好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及栽培模式的研究和繁育基地的建设,以及符合道地要求的良种分级标准的制订。二是与鸣鹤国医馆等中医馆对接,建立中医馆种植基地。三是推动产业园建设,计划通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一个集生产、研发、展示于一体的浙麦冬产业园,目前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农业农村局在产业项目建设上积极支持。四是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从保护浙麦冬“浙八味”道地药材的角度出发,加大对从事浙麦冬种植基地及种质资源圃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如种质资源圃等种子种苗工程有专项补助。

三、卫健局主要工作涉及中药材产业链的下游,中药材在医疗机构的使用规范。每年组织中医药专家对全市所有使用中药饮片的医疗机构进行中医药质量检查。在我局牵头制定的《慈溪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高水平推进中医药产业提升发展”内容列入。其中提到“强化中药质量监管和专项联合检查。加强中药企业人员药品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强化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销售使用假冒伪劣中药以及在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品等违法行为。支持医疗机构委托符合规范的第三方代煎机构提供中药饮片煎煮和配送服务。”

下一步,卫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牵头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四、人社局: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人才引领创新战略,健全完善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全过程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完善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人才“关键小事”协调解决机制,全力支持各行业引才育才。下步我局将贯彻落实好宁波、慈溪两级人才政策,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做好中药材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教育局:目前我市5所职校和19所成校(社区学校)均无相关专业的师资和专家,要开办相关专业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有需要进行中药材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单位可以对接相关学校开展培训业务合作,聘请相关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对种植户、村干部、返乡贤人、合作社负责人进行药材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抓好本地人才的培养。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局。

联系人:戚自荣

联系电话:6397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