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溪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8-24 09:21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4日在慈溪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省、宁波、慈溪各级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启动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力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推进“比作风、赛业绩”和“投资攻坚年”活动,唯实惟先,砥砺前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21.6亿元、同比增长2.3%,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六、投资潜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二,第八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跻身全国Ⅱ型大城市行列,营商环境评价列宁波第一,连续两次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实现良好开局。从市级层面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纾困聚力稳大盘,主要指标稳中有进。扎实开展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落实国家和省、宁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我市稳链纾困35条、稳经济10条、进一步促进经济稳进提质18条产业政策等,全年兑付惠企政策资金10.7亿元、降本减负78.4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9.4亿元、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5亿元、增长13.3%。三大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财政总收入198.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4亿元、增长18.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3385元和47142元,分别增长3.1%和5.1%,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56、宁波最优。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1%和17.3%,保费收入增长10.5%,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0.3%。

(二)统筹推进强攻坚,项目投资提速增效。“投资攻坚年活动”成效显著,建立“1335”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市级分列宁波第2位、第3位,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21.6%,持续保持宁波第一。强化项目谋划,聚焦宁波大都市北部一体化现代交通、前湾创新城建设、全域国土空间(老329国道)整治等,建立3000亿滚动项目储备库。精准把握国家政策投资方向,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加快前期操作规程,获批用地指标3638亩、政府专项债40.4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5.2亿元,均列宁波前列。

(三)产业争先优结构,实体经济加速转型。优质企业梯队加快培育,分别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5家和10家。全域产业治理成效明显,累计整治提升三类企业2476家、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228亩、启动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24个,获评省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优秀。依托国家“两业融合”试点,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名单。开展“三抢一稳”行动,出台外贸进出口保稳提质九条意见,组织参加宁波包机出国抢订单2批次。农业发展持续发力,“共享冰爽爽”入选省数字政府应用优秀案例,创成省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四)环境创优提品质,城乡面貌日益更新。通苏嘉甬高铁、市域铁路慈溪线开工建设,高铁慈溪站规划设计提升完善。启动旧城改造五年计划,实施房屋征迁项目32个,完成征迁11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29.1万平方米。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杭甬高速复线慈溪段、中横线快速路一期、浒运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深化,建成未来社区2个、未来乡村5个、乡村振兴典范村12个,完成耕地功能恢复面积2343.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88万亩。生态底色持续擦亮,“6+1”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编制,创成省级美丽河湖2条,获评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

(五)改革创新激活力,科技赋能成效凸显。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小家电智造小镇成功创成省级特色小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挂牌成立宁波首家基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入选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个。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服务,分别推荐申报国家“火炬”计划2项、万人计划5项、引智项目2项、“海外优青”10项,推荐申报计划4项,发放各类人才补贴3896万元,分别新增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5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项、“品字标”企业11家,顺利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六)服务提效促共富,民生实事均衡可及。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6%。深化对口帮扶协作,“千户万灯”凉山布拖照亮计划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案例。促进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完成技能培训3.8万人次,新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20105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明月湖区块卓越配套幼儿园新建,启动白云小学迁建、鸣北地块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温医大研究生院基地投用,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唱响文化品牌,钱海军当选“时代楷模”系宁波首位;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入选全国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政、刑事发案数分别下降12.1%、10.4%,电诈受案数、损失金额分别下降20.5%、27.8%。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建议

今年奋力实现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其中市级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其中市级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9%(其中市级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其中市级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自营出口保持全国份额(力争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增速保持与GDP增长同步,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其中市级1.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其中市级增长6.5%),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43%(其中市级3.1%),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48件,新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15000人,不良贷款率1.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59,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万人,单位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控制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宁波市控断面)81.8%(其中市级88.9%),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92.5%,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97%,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65%,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500个。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聚焦数字化转型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强化规划政策引领。高标准、精细化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高水平研究编制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及功能分区研究,高质量深化翠屏山中央公园和余慈统筹板块的空间规划、发展规划以及重大项目研究谋划。全面落实上级“8+4”政策体系,制定实施我市承接配套政策,推动政策快享直达,全年力争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10亿元,为企业减负降本35亿元以上 。深入推进慈商慈企回归政策,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大力弘扬新时代慈商精神。

狠抓项目投资。深入开展“投资攻坚年”活动,围绕“6134”行动,推进600亿政府投资项目,1000亿重点投资项目,持续动态保持3000亿规模项目库,力争实现400亿以上年度投资。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争取地方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支持,力争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以上。强化项目招引,健全全员大招商体制机制,设立专业招商机构,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7%、10%、20%。

坚持工业立市。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和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全年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300家、“散乱污”企业1500家、盘活腾退低效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推进高素质企业梯队培育,力争全年新增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持续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全年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星级评价500家以上,工业“小升规”100家以上,宁波股交中心挂牌40家以上,实现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8%。

加快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招引头部商业品牌,建成投用新城河滨河商业街区,建设环创中心城市地标酒店,积极发展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城市商圈错位发展,提质培育五星级农贸市场1家,建设邻里中心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1个,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二)聚焦市场化深度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极速审批改革,探索开发投资项目极速审批智慧云管家应用,持续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深入推进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强标准地工业用地项目准入管理和二级市场产业项目履约监管协议制度,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6%、5.5%以上。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和保险创新两大试验区建设,争创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上林科创走廊,充分激发宁大科技学院、温医大研究生院等创新策源地功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1%以上,争创省“科技创新鼎”。大力培育“科技独角兽”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推行人才新政3.0版,实施国家级、省级引才工程专家三年倍增行动,力争新入选上级重大专项30个以上。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先锋市建设,建强用好“领雁型”“尖兵型”“工匠型”“候鸟型”四支人才队伍,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

强化协作交流。聚焦产业协作、融合治理、民生帮扶、文化交流、项目援建等五张“金名片”目标要求,推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三驾马车”精准发力,着力打造慈溪布拖东西部协作的标志性、示范性亮点工程;聚焦飞地经济帮带、产业链条融合、社会帮扶深化,推动慈溪常山各领域资源要素深度嫁接,着力打造共富共赢的山海协作升级版、加速版;聚焦优势元素补链、特色产业强链、社会资源固链,推动慈溪与禹会、蕲春、龙井等地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甬蚌、甬黄、甬延对口合作的慈溪样本。

(三)聚焦融合化跨越发展,打造城乡面貌新画卷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双碳”工作,编制实施碳达峰三年行动方案,争创省低碳试点县。深化绿色制造转型,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改造,力争完成低效工业区块改造3个,新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55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45家以上。落实能耗“双控”,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整市开发,加快敦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全市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清洁能源)占比分别达70%、99%以上。

加强美丽慈溪建设。推进空气质量提质提效,投运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PM2.5平均浓度稳定保持在每立方米29微克以下。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扩大工业固废收运覆盖面,推进轴承行业危废减量化试点,建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开展水质改善行动,高标准推进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2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8.9%。完成骨干河网总规修编,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创建“美丽河湖”2条,力夺“大禹鼎”。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市域交通建设,保障通苏嘉甬铁路慈溪段全线开工,全力助推杭甬高速复线慈溪段、新浦服务区及互通工程建设,建成浒运公路,加快中横线快速路一期进度,启动中横线快速路二期、周龙线等项目建设。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8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迁11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新城河、界牌、新潮塘、三碰桥、梅林5个未来社区创建,启动鹿湖、顺泽等3个未来社区开工建设。争创无违建县(市)。

凝心聚力打造美丽乡村。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2113”工程,计划新实施市级宜居村20个,特色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条,力争创建成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统筹乡村振兴典范村建设和未来乡村试点,力争年度新创省级未来乡村3个以上。谋划建设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快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落地,新建未来农场1家,新培育浙江省级产业农合联1家以上、农创客(新农人)800名。

(四)聚焦国际化开放合作,增创内外循环新优势

扎实推动外贸提标扩面。着力促进外贸回升,推进宁波自贸片区慈溪联动区建设,推行“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完善优化跨境出口一站式服务链,加速慈溪制造品牌出海。支持长三角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欧美商超直采供应链企业库,抢抓RCEP机遇,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全力推动对外贸易量稳质升,外贸自营出口力争保持全国份额(力争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增速保持与GDP增长同步。

推动商贸消费提质扩容。继续抓好消费券发放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多措并举培养消费新热点,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进2条“精特亮”特色街区建设,新培育宁波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个,激活城西保利MALL消费活力,谋划高铁板块消费地标打造。深化电商提质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做大做强慈溪产业带直播基地,争取网络零售额增长10%。

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开展外资重大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多渠道引入境外资本,力争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充分利用慈溪沪杭甬金三角中心位置优势,把握慈溪在上海大都市圈中“全球功能性节点”定位,积极争取外资总部机构落户,放大外资总部经济“虹吸效应”,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围绕建设“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智能家电等六大重点产业,谋划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力争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

(五)聚焦先行化共同富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持续增进共同富裕成色。健全共富机制凝集合力,对照省定跑道充分挖掘慈溪特色,持续发力“扩中、提低”,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片区组团发展共富省级试点,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关键领域和“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薄弱环节攻坚,进一步擦亮“慈有善育”“慈有颐养”等幸福民生名片,着力打造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倍差保持在1.59以内。

筑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深入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工作,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稳步提高各类人员待遇水平。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体系,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围绕打造“慈有颐养”工程,着力推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和改造提升养老床位832张,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65%。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

着力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提振就业创业新局面,进一步打响“乐业慈溪”品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继续开展学前教育资源优化行动,实现等级幼儿园全覆盖。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实验幼儿园新潮塘园区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龙山镇新城小学新建等工程,加快实施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知职校合作办学建设项目。深化更高水平健康慈溪建设,建成投用龙山医院二期,争取省级高等级医院落户慈溪,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500个。

坚决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聚焦亚运护航和平安增星夺鼎,严格落实重大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全面落实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加强医疗救治和应急管理能力,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继续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工作,持续提升社会治安基础要素掌控能力和治理水平。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确保稳定粮油种植面积37.3万亩、产量1.9亿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