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2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优秀县(市、区)“大禹鼎”名单正式发文公布,慈溪市榜上有名。这是我市继2015年后时隔七年再度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作为全省治水最高殊荣的“大禹鼎”,历来是治水杰出者得之。2015年首夺“大禹鼎”后,我市治水的步履仍未停歇。2017年,我市开启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全面开展水质提升、治污提速、保障提能、机制提效“四大行动”,全力巩固剿劣成果防反弹;2019年,实施“一攻坚、二销号、三提升”行动,基本消除重点隐患问题;2020年组织实施“控源”“截污”“生态提升”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功能区水质达标工作。
两年间,我市全面完成全域省级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防洪排涝能力不断提高,河长制创新实践亮点突出,全市断面水质达标比例持续上升。其中,市控及以上河道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20年的43.14%提升至100%。2021年和2022年,我市先后被评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2022年,我市制定《慈溪市兴水治水五年规划(2022-2026)》,计划在2022-2026年期间建设“兴水治水”重点项目47个,完成综合投资141.6亿元。同时,先后投资近7000万元,购置、安装了一批监测和前端感知设备,充分发挥热成像无人机、走航船、100余座水质监测站和400余套智能收集和监测系统作用,实时监测并动态掌握水域质量及变化趋势。如今,全市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和优良率均达到100%。
慈溪十年治水,二夺“大禹鼎”,是治水理念的持续迭代。“五水共治”持续向纵深化、智能化推进:无人船走航溯源常态化巡查掌握河道水质情况,无人机巡河为“河道体检报告”拟定提供直观影像资料,智能设备应用推动生活污水全域智治……我市还全面构建“十百千万”全民治水大格局:以“十万网民”引导大行动,壮大治水正能量;动员“百万市民”参与大行动,促进治水大合唱;联动“千名河长”与“万名群众”共治大行动,增强治水推进力。同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治水护水的积极性,开展全民治水“绿水币”注册活动,截至目前,“绿水币”注册人数已达7.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