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421869759/2024-178358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4-07-18

成文日期:

2024-07-1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18 09:20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胡佳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慈溪杨梅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答复如下:

慈溪著名的“中国杨梅之乡”,杨梅是我市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梅农增收致富极为重要,也是老百姓较为关注的农产品。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杨梅质量发展及品质提升,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去年10月以来多次召开座谈会、赴外地学习调研等,最终由我局牵头制定《慈溪杨梅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并于3月底以市政府名义发文。全市杨梅产业定位坚持“绿色生态、原声栽培”发展理念,方案主要包含了加强检测力度、突出巡查管控6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年关于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局主要是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严格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推广。开展杨梅生态栽培宣传手册的编写。通过资料收集、图片拍摄、文字整理,以图文形式编写《慈溪杨梅生态栽培》宣传册,发放《慈溪杨梅生态栽培》宣传册10000余册。修订了杨梅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结合慈溪杨梅生产实际情况,修订了杨梅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删除了相关使用农药的文字,保护慈溪杨梅原生态的栽培习惯。抓好技术培训。借助市、镇、村三级平台,分层、分批组织举办杨梅生态种植培训会、现场操作演示会、杨梅林环境友好型抚育现场会等,配合“促成+避雨”等栽培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机械操作,向广大梅农根植绿色生态种植观,同时大力推广合理修剪、科学施肥,釆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近两年共开展培训30余次,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同时已制订慈溪杨梅绿色栽培规程并进行发布。此外,积极推广杨梅林下化学除草为机械割草,全市共补贴割灌机100余台,有效促进杨梅林化学农药使用和生态环境恢复。

二是严格靶向监测和源头管控。强化检验检测。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检测项目进行有针对性抽样检测。农业农村局根据近三年观海卫镇、桥头等地马路市场地产上市杨梅风险、监督抽样200余批次76项农药残留指标(含多效唑、氯吡脲、矮壮素、乙烯利等4种植物激素)显示,全部合格。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食品监督抽检手段加强对农贸(批)市场、商超上市杨梅的监管,2023年共抽检杨梅5批次,产地为兰溪的1批次、云南3批次、未标注产地的1批次(可能为外地杨梅),检测结果也全部合格。今年我市杨梅抽样检测预计将超2000批次。实行高毒农药退市制度。由于高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影响较大,我市通过多年实践,创造“协会倡议、企业承诺、执法监管”高毒农药市场退出机制。从2012年起,已有克百威、氧乐果、氟虫腈、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丁酰肼(比久)、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等27种高毒高残留农药退出了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杨梅质量安全进行隐患分析。每年召开杨梅产销形势分析会,对杨梅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和舆论风险隐患进行预警分析,要求各地强化属地管理,禁用高毒农药和无登记农药。加强执法检查。对相关镇的杨梅使用的相关农资进行不定时检查。近两年,联合属地镇开展监管、执法等检查100余人次,检查农资店43家次。今年办理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经营假农药案件3件,结案1件。

三是严格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开展了“慈溪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举行了“慈溪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使用授权仪式,慈溪市紫来山庄杨梅开发有限公司等36余家单位取得“慈溪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标志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的授权使用资格。对授权使用单位实行果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将开展标志使用和质量安全监查。对杨梅开展二维码质量安全追溯。加大杨梅质量安全追溯力度,有上百家单位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的追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杨梅上市期打印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超万份。畅通群众反映举报渠道。在南部山区杨梅主要种植区域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反映举报,并完善举报响应、监查机制。同时,联合横河、匡堰、观海卫等镇在杨梅产区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牌,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12316,形成人人关心杨梅质量安全的浓郁氛围。

2024年度,为更好加强我市杨梅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促进我市杨梅产业健康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慈溪杨梅品牌建设的奖励补助。根据《2023年慈溪市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相关奖励补助标准,对于新核准注册证明商标的团队、协会或其他形式组织,以及新核准注册的产业集群集体商标给予资助,不断提升慈溪杨梅品牌建设的原生动力。

二是加大杨梅的监督抽检力度。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兼顾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计划定量检测杨梅200余批次,快速检测超2000批次,创下历年来新高。联合市市场监管局,计划监督抽检流通领域杨梅50批次。全方面提高监管靶向性,为提升慈溪杨梅品质提供依据和提升方向。

三是加强杨梅数字化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等法律出台契机,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新规宣贯,加大上下游新规落实情况检查和执法力度,双向发力,推动杨梅等重点品种“上链”“成链”,切实提高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管的数字化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

四是加强杨梅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通过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创新宣传模式,充分运用H5、微视频、微电影等宣传模式,利用慈晓、慈溪发布等新媒体矩阵,普及相关法规和保障政策。三是做好舆论引导,在电梯屏、户外屏增加播放频率,引导更多人加强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杨梅生态栽培是我市杨梅的一张金名片,但是自然栽培方式上市期短、品相欠佳等问题也束缚了我市杨梅产业的发展壮大,既需要传承我市自然的生产栽培模式也需要学习借鉴外地杨梅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生态栽培等多方面的技术,强化杨梅生产技术科技攻关,破解防果蝇、保鲜等难题,真正将我市地理标志杨梅品牌打响,助力梅农增收致富。下步,我局将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月一行动”总体安排,将杨梅农残超标等问题纳入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农资源头监管、突出检验检测、抓好技术培训及宣传等问题,加强对检出不合格闭环处置,并按规定公布相关信息,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信心来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杨梅之乡”这个沉甸甸的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绿色生态杨梅品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6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市农合联执委会),坎墩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

联系人:徐伟韦

联系电话:6397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