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421869759/2024-178360
市农业农村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2024-07-18
2024-07-18
面向社会
高海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耕地功能恢复后利用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答复如下:
近年,市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围绕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为主线,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非粮化”整治,有效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恢复大量“草皮、林果业用地、池塘”的农用地属性,稳定耕地面积。但仍存在工作缺少整体统筹,重恢复轻利用等问题,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做出如下部署:
一、藏粮于地,推进粮食稳产提能
一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指导、依法依规、属地管理的原则,不断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健全耕地保护长效监管机制,推行“田长制”建设和“耕地智保”场景应用,构建“技防+人防”监管体系,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加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宣传,全面推广新版土地承包流转合同,设立基本农田、粮功区等标识标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确保粮功区种粮属性。根据上级关于粮功区调整优化工作的部署安排,按照“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连片、局部调整”的原则,采用腾退清理和调整补划两种方式,加快推进5.6万亩粮功区整治优化工作。全市已完成腾退清理0.28万亩,2024年将落实调整补划地块1.75万亩,全市调整优化方案初步编制完成。推广“浙农田”系统,实时上传粮功区整治优化进度,强化粮功区长效管护,确保粮功区至少种植一季粮食。
三是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农建设重点向粮功区等种粮主产区倾斜,积极争创宁波粮食高效示范基地,加快农田路沟渠电网等设施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提升粮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不断提升耕地地力。
二、藏粮于技,提升种粮效率效益
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唱响好品牌。种优则粮丰,种子是粮食之基,是农业的“芯片”。我市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低损收获品种,特别针对沿海多台风等特点,推广抗倒伏粮食品种,从品种选择上提高粮食抵抗灾害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荐优质稻米参加“好稻米”评选活动,打造慈溪稻米品牌,帮助农户从卖谷向卖米转变,提高稻米附加值。2021-2023年,我市鸣鹤水稻农场的“杜白湖”大米和观海卫观月水稻种植场的“观祥”牌大米获“宁波十大好稻米”金奖产品,稻米售价最高卖到10元/斤。
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建立新模式。依托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应用,推广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综合种养等新型高产高效生态栽培模式,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我市因地制宜推广稻菜轮作模式,帮助农户亩均增收超3000元。
三是大力推广新农机,提供优服务。大力推广水稻插秧机、水稻直播机、谷物烘干机、无人植保机等农机装备,全面提高水稻耕种管收机械化水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菜单式、保姆式服务模式,有效破解“非粮化”后农户从种经济作物向种粮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藏粮于策,实现粮农增收致富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慈溪市农业农村局等5部门关于做好2024年粮油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慈农〔2024〕78号)等文件,新增紫云英绿肥种植补贴和冬闲田翻耕奖补政策,对紫云英绿肥种植规模在10亩(含)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新增120元/亩的补贴,对按要求进行冬闲田翻耕的,将按实际面积给予50元/亩的奖补资金。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种粮补助,持续加大种粮政策扶持力度,其中早稻补贴320元/亩,较去年增加70元/亩,连作晚稻补贴200元/亩,单季晚稻150元/亩,小麦补贴120元/亩,同时鼓励各镇(街道)出台配套粮油补贴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对“非粮化”整治地块进行设施改造,并扩种粮食。
二是优化政策兑现方式。专门出台《关于印发慈溪市粮油生产种植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优化规模种粮补贴审核程序,利用一卡通等资金拨付方式,提高补贴兑付效率。规模种粮补贴政策实现当年生产当年兑付资金,大大提高政策执行力度。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发放工作,有序开展收购环节补贴,切实提高了粮农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收益。
三是加大配套服务力度。全面推广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出台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强化金融扶持。加强对粮食科研支持力度,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提高粮食科技创新力。依托“三服务”、“五联五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粮农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粮农实际困难。
接下来,我市将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地”的文章。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稳妥推进耕地“非粮化”工作,强化耕地长效管护。巩固推进粮功区整治优化工作成果,防止“非粮化”情况反弹。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宜机化水平。加强对基本农田、粮功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力度,树标识、立标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做好“产”的文章。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争创粮食高产示范基地,切实提高种粮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做好“人”的文章。加大青年农创客、领军人才、新农人招引培育力度,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提高粮农综合素养,切实解决未来谁来种粮问题。
最后,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建议和支持!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1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逍林镇人大主席团。
联系人:刚毅
联系电话:1377656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