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10C/2024-178483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发布日期:

2024-07-21

成文日期:

2024-07-21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6号建议的答复

沈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减轻学业负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自2021年7月下旬中办、国办“双减”文件发布以来,慈溪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以校内“提质增效”和校外“规范压减”为抓手,制订出台《慈溪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慈溪市关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慈溪市教育局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节假日学习生活指导的意见》等文件,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和幼儿园托育服务的实施意见》,以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关于作业合理安排问题

坚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制定出台了《慈溪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布置“十要十不得”》。严格要求作业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对部分学困生实施作业到点“熔断机制”。各校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设立立体化作业公示、监督平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教研体系,开展“靶向”作业研究,实施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优秀作业评选制度,对特色学校作业管理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面向全市加以宣传推广。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指导初中生限时作业训练。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努力做到作业“减量提质”。

二、关于引入多元评价体系问题

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改变单一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慈溪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比较成熟。评价方案从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强化素养导向,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与中考录取挂钩。小学生综合评价根据学段特点,按照先试点后全体的实施步骤进行推进。研制了《慈溪市小学生综合评价学科操作手册》,17所试点学校按照《慈溪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整体思路,制定本校《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设计富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报告单(册)》。小学12门学科采用分项等级评价框架进行全学科推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真实记录学生各方面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关于优化课程设置问题

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我市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重新制定《慈溪市义务教育各课程课时安排方案》。义务教育课程坚持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补充原则,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技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实行九年一贯制设置课程体系,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同时,在面向全体同时,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差异,构建基于学生发展需求校本课程体系,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课程。

四、关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问题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机制,开展“名师工程”“骨干工程”“绿叶工程”“阳光工程”“扬帆工程”“展示工程”“榜样工程”“振兴工程”这八大工程,建立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工作室制度,全面推进名特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学校领导等各层面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充分利用市、区域、校三级教研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从学科前沿、教学热点、难点问题与困惑等确定研训专题,通过专题讲座、课例分析与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关于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问题

成立市级促进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124名由教师、妇委会主任、检察官、社工等组成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构建“线下讲堂+线上课堂”指导服务网络,2022年以来开展指导服务2900余次,开设六大专题课程资源99个、“云课堂”112节,打造家庭教育“15分钟服务圈”,累计服务近15万个家庭。全市125所中小学校均已开办家长学校,数字家长学校覆盖率达100%,共有全国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1所、宁波示范家长学校38所、慈溪市级示范家长学校80所。2024年2月,慈溪市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为宁波唯一。目前,我们拟制了《慈溪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化数字家长学校建设、拓宽家校共育渠道、加强特殊儿童帮扶、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开展特色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家庭教育基层巡讲活动、“智慧父母·让爱‘育’见未来”、“我与孩子共成长”家长沙龙活动,实现家校同向发力。

六、关于营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氛围问题

深化教师全员培训,加强德育管理人员阶梯式培养提升,建立班主任工作指导中心,帮助教师树立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教学策略,创造包容和多元的学习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课堂氛围。建立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制度,促进教师认真落实学生差异发展理念。建立学生差异发展的评价制度。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态度、心理情感、潜在优势,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倾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七、促进学科交叉与实践应用问题

严格落实国家新课程方案中10%的时间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规定,以5所种子学校和11所培育学校为基础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多样化实践探索,强化跨学科融合学习在“聚焦、推进、评价和融合”四位一体的结构化研究,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评选全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案例,以进一步构建项目化学习实施机制。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组建了18支研究团队,涵盖义务教育12门学科,由各学科教研员领衔组队研究,旨在通过单元为学习单位,实现整体思考和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深度理解能力。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及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但“减负”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层面、学生家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收到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力求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全面落实“减负”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守土有责”要求,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体落实到学校各部门及每一位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与督查,把“减负”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学校评优评先挂钩,与校长考核评优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和职务晋升挂钩。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优秀校长和教师队伍培养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使之成为引领慈溪教育内涵发展的生力军。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全体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跨学科教学、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能力水平。

三、深化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小学与初高中学生综合评价数据对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全周期贯通。完善因材施教实施体制,持续推进分类分层培养,积极创新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多样化贯通培养渠道,开辟人才培养新赛道。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做好建“减负”工作的宣传引导,使“减负”工作的理念、政策、成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形成支持“减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任重而道远,我们教育系统将正视问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强化督导检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慈溪市教育局

2024年6月20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古塘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

联 系 人:周红央

联系电话:6391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