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7026G/2024-177833
市卫生健康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卫生、体育、医保/卫生
2024-07-05
2024-06-20
面向社会
陆雪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多群体心理建设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我市近些年来努力构建具有慈溪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一、大力推进“三级”心理服务平台建设
2018年慈溪市卫健局联合多个部门印发《慈溪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我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慈溪市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开展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部署、日常推进、考核评估,技术指导和队伍培训等工作。在镇(街道)层面,结合平安慈溪工作,平安办、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建设,并配备兼职心理咨询师1名,定期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目前全市镇级以上平台均已挂牌。在村(社区)层面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组织相关志愿者团队在村(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市教育局目前建成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学校20所,省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公办学校覆盖率和宁波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覆盖率实现“两个100%”。2021年,我市成功创建为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2022年11月,我市成立省内首个县级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心理辅导中心,统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做好学生成长指导和心理咨询公益服务。
二、开展全人群心理服务项目培训
市卫健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服务模式,与多部门联合开展各项培训工作。2019-2021年,市委组织部专门设立干部培训服务平台并配套相应设施,累计开展培训项目580余场;市公安局为系统内人员及公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共30场次,提供心理健康得利筛查3000余人次,心理服务45人次;市司法局为系统内人员及司法监管场所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累计58场次,提供心理健康筛查2680人次;市教育局通过班会课、心理助考、心理剧及心理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达80多场次;市总工会专门为企业职工提供心理培训服务,组织40余场活动,参与职工超过2000余人;市民政局、市残联为推进康复体系建设,为24家社区康复机构开展患者康复指导650次、技能训练680次、家属护理教育450次;市计生协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服务,开展相关培训项目3场120人次;市卫健局、市文明办联合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服务,开展相关培训项目450场30万人次;市卫健局单独开展心理服务相关培训6场600人次。
三、专业人才培养
慈溪市成立由平安办、卫健、教育、市七院精神科专家组成的心理服务专家团队,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服务及宣教培训标准,为基层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成长课程,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沙龙活动,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咨询技能与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以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人员为主,建立心理服务工作队伍,在各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将社区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等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兼职工作者,对其开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危机干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我市拥有一家精神专科医院——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6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5家设立精神(心理)科门诊,分别是慈溪市人民医院、慈溪市中医医院、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龙山医院以及慈林医院。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0位基层精神科加注医师,切实提高了基层精神卫生防治能力。
结合您提出的建议,结合市卫健局的工作职能,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心理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学校心理教师、心理专业学生等加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指导,健全奖励表彰机制,支持其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各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指导业务能力进行提升,完善村(社区)心理服务能力。
三是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通过各种渠道、面向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科普教育,结合“自闭症日”、“世界睡眠日”、“国际失智症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精神卫生相关节日和中高考、寒暑假返校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开展青少年、睡眠、老年、情感等专场讲座,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宣教,并结合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直播以及报社、杂志等传统媒体推广宣传,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以便早发现早就医。
四是努力推进设施建设。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建设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使人们感受到温暖、安全。
感谢委员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6月20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总工会。
联 系 人:袁 超
联系电话:6382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