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755727/2024-177928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体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

发布日期:

2024-07-09

成文日期:

2024-07-09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09 11:25 信息来源:办公室

杜国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就您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综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的意见,答复如下: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浙江省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体育融入生活成为生动现实。

近年来,为推动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慈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努力,慈溪体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健身设施加速完善,群众体育体系健全

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6523个,场地总面积520.47万平方米,位列宁波市首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8平方米。目前共有市级大型体育场馆2座(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和市体育馆),市全民健身中心、市游泳馆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一场两馆”全覆盖。镇级体育馆(含镇校共用部门)9座,笼式足球场21个。全市村社区实现健身路径全覆盖,共建成健身路径1163条,篮球场431片,门球场92片,地掷球场14片,登山健身步道总里程超过200公里。体育社会组织已成规模,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体系。截至203年共有市体育总会1个,市级体育协会共22个,镇(街道)按“1+7”(1个体总分会,7个单项体育组织)标准配备相应体系,镇村级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超500个。体育指导员组织建设不断强化,通过赛前培训、协会培训、推荐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水平,创新“政校”合作培养模式,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共建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体育指导员4352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一、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554人。

二、国民体质合格率显著提升,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国民体质监测成效显著,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国民体质测试数据库,试点“体医融合”,推进科学指导“对症下药”,分别在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和崇寿镇健康中心设置国民体质监测点,试行测试报告和运动处方“一人一档”网上查询。目前已建成1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18个国民体质监测站,2023年完成4730个样本监测,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4.3%以上。

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大力开办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十四五”期间累计推出科学健身讲座30期,听众达到5200人次。推动科学健身走进企事业单位,参训人数达3250人次。

三、赛事承办成效明显,赛事品牌逐渐形成

依托市级单项体育协会,积极举办各类各级活动,2023年在全市开展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市级群众性体育活动165次,指导各镇(街道)、单项体育协会举办各级各类赛事326次,累计参与群众达16.5万余人次。通过“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健身”,打造市、镇、村三级赛事体系,定期开展覆盖全市的比赛和活动。鼓励群众围绕品牌赛事组建社区运动队、俱乐部,鼓励社会力量主办、协办群众赛事活动,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激活全民运动热情。

以品牌赛事擦亮城市金名片。2023年慈溪成功举办中国足协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揭幕战、U系列田径联赛浙江赛区资格赛(慈溪站)、中国(慈溪)轮滑公开赛、中国(慈溪)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国家级、区域级高水平赛事活动,相关报道频繁出现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中国体育报等媒体,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更充分展现了慈溪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和水平。

四、竞技体育成绩突出,体教融合深入发展

近年来,慈溪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里约奥运会上,慈溪籍运动员石智勇凭借“石破天惊”一举,夺得了宁波体育史上首枚奥运金牌;东京奥运会上,慈溪籍运动员石智勇、管晨辰共夺得2枚金牌,助力宁波荣获“奥运冠军之城”奖杯。慈溪籍运动员冯思旋在射击项目世界级大赛中屡获金牌,在亚运会女子25米手枪团体赛中喜获银牌。

慈溪竞技体育成绩位列宁波前列的背后,关键是建立了科学培养人才体系。慈溪以少体校为核心,以学校体育设施为基础,结合学校体育传统特色发展情况,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夯实“体教融合”基础。创新少体校办校模式,探索“市队县办”模式,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步入新台阶。截至目前,慈溪市共有在册训练体育后备人才600余人,引进优秀体育人才30人,向市级训练单位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13名,其中国家一级运动员1名,国家二级运动员13名。优化业余训练点布局,利用学校资源,建立体育训练网点,确保训练经费、训练设施、人才建设和政策扶持“四集中”,为优秀运动员培养输送创造条件。目前我市已拥有省阳光后备人才基地2所,宁波市级训练点5个、传统项目学校9所,市本级业余训练点校30个,覆盖射箭、摔跤、柔道等17个大项,形成了以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慈溪市少体校)为核心、30余所各级训练点校为基础的业余训练网络。

五、体育产业发展强劲,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慈溪市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开拓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链不断得延伸,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育产业格局。2022年慈溪市体育产业总产出181.1亿元,增加值57.4亿元,总产值和增幅均位居宁波市第二。

完善产业统计工作,全市共有体育法人和产业单位936家,其中体育制造业规上企业30家、体育组织机构协会25家、技术服务业50余家,共有40余家企业列入宁波市重点体育企业名录库。打造产业示范平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体育产品品牌建设,浙江力玄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伏龙山滑翔伞基地荣获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力玄科技的椭圆机、道一高分子的塑胶跑道材料、金峰文体公司的轮滑鞋入选宁波市体育名品工程,观海卫镇入选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培育名单。聚焦激发消费活力,创新体育消费工作。以助力宁波创建国家体育消费城市为契机,慈溪已经连续四年举办“热力宁波”体育消费节慈溪站活动,推动体育消费多元化、时尚化、潮流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大型体育场馆建管用。目前市全民健身中心、市游泳馆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体育场体育馆设施维护,提升现有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开放水平。教育部门将建立和完善教育投资项目库,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拟出台相应文件,统筹考虑新建幼儿园游泳池配套建设,同时在具备游泳池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立市少体校游泳训练基地,并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游泳普及培训。

(二)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以文体产业为依托,编制文体地块专项规划,引导要素集聚、混合用地功能,继续在住宅地块中配建体育设施,根据统筹布局及专项规划编制做好文体地块供地要素保障工作,推动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局将主动对接水利、住建等部门,对慈溪市海塘(四灶浦-淞浦段)堤坝设置长27公里的慢行系统开展可行性论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工业厂房改建体育健身场所的,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变、土地登记用途不变、建筑物不变、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继续提升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配套水平,在满足按规定配建室内体育用房作为挂地条件的基础上,在统一区块统筹配建篮球场、网球场等室外体育场地设施。

(三)持续推进公园体育设施建设。一是会同住建部门对现有公园内体育设施进行排摸,并制定改造提升和维护方案。对峙山公园、峙山文化广场连片建设市级体育公园开展可行性论证。城南公园(面积18383平方米)整体景观设计融入健身设施、休憩空间、游廊休闲空间等功能,已于2024年初建成投用。二是积极对接各相关部门和属地,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汇总制定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目录或指引,因地制宜建设小型体育公园。三是探索建设泛新城河体育公园,通过对体育场、馆周边区域体育设施改造提升,贯通体育中心、新世纪公园、新城河两岸、明月湖周边和潮塘江两岸健身步道,沿线合理配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打造10万平米级别的市级体育公园。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