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体检”

发布日期:2024-09-18 14:36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近日,市住建系统对全市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保护管理责任落实、保护利用工作成效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实事求是梳理经验、查找问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物则为城市的灵魂注入了血脉和肌体。我们要厘清资源现状。”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一个月排摸,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鸣鹤古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方家河头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处(龙山所村、洪魏村、山下村)、宁波市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任佳溪村)。另外,被列入我市历史建筑共58处,列入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传统风貌建筑共112处,其中56处历史建筑已完成保护图则编制和挂牌。

与此同时,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一方面,督促属地对辖区内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自查自纠,并上报建筑地址信息、近五年修缮情况、活化利用情况、挂牌情况等。另一方面,我市组织一支由房屋安全、消防检测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会同属地镇、村,对全市58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拉网式实地排查,重点针对管理措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保护修缮等方面。根据排查情况,向各个产权单位下发工作提醒函,要求制定可行性方案,重点对用火、用气、用电、消防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年久失修的房屋结构进行督促整改,确保历史建筑安全度汛。

历史文化风貌区,既是老百姓的生活区,更是城市发展重要内容的承载区。为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和使用安全管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我市对历史建筑开展专业化动态监测,除组织历史建筑所属村(社区)网格员进行常态化巡查外,进一步依托城镇房屋“保险+服务”项目,由专业机构巡查人员分两类实行每月1-2次的人工动态巡查,每季度形成一次巡查报告,对历史建筑房屋使用安全、拆改建及周边环境破坏情况进行动态管理。